帮你快速找医生

心电图st段改变究竟怎么读

2017年09月16日 197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确定等电位线,PR段、ST段和Tp段、PP连线和QQ连线,这几个线段正常情况下应该都在等电位线上。但是心率快时,TP段经常会变短,甚至消失。心房肌复极会形成Ta波,有时会影响pR段,甚至QRS波基线,因此,一般来说我们先选QQ连线,而后才用PR段作为ST段比较大等电位线。
第二:选择st段测量点,ST段抬高和压低并不一定都是水平的,因此,界定st段高度只能取st段的某一个点而非一条直线。一般是取j点0.08秒那个位置。J点是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结束。
第三:测定ST段改变幅度,进行判定。
ST段下移,不超过0.1mV是可以认为大致正常。
ST段抬高,V1 V2 V3导联抬高0.25mV以内是正常。而其它胸导联抬高不应该超过0.2mV。
st段改变不等于冠心病
常见的st段抬高的病因:冠心病  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炎,室壁瘤,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Burgada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肺梗死,主动脉夹层,急腹症,颅内出血,气胸。
冠心病st段压低的原因: 冠心病  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炎, 室壁瘤,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肺梗死,主动脉夹层,急腹症(胆囊炎,胰腺炎),颅内出血,气胸,甲亢,甲减,心瓣膜病变,药物因素(洋地黄类、抗抑郁药等)。
第四: 冠心病st段改变,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常常伴随着临床症状,如胸痛气促和心肌酶学变化的动态改变。
大多数冠心病心绞痛,在没有胸痛发作时并没有st段改变。只是在发作时才会引起st段压低或者抬高(变异性心绞痛)。随着症状好转st段又恢复正常。
同样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也是动态改变的。st段在心梗发作前几个小时到一天左右呈现动态抬高,随后逐渐下降,而后形成Q波。
如果连续几天st段抬高形态没有变化,要么不是心梗,要么是心梗后形成室壁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