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手术源性干眼

2019年05月29日 839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什么是手术源性干眼?

手术源性干眼是眼部或全身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并伴有泪液分泌的异常或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眼表疾病。术后造成干眼的原因多种多样,与眼部手术有关。近年来围内外许多研究发现,部分眼科手术会影响手术眼泪膜的生理功能。或者在手术前已有干眼,或在眼部手术后,如:准分子术后、白内障术后、青光眼术后、角膜移植术、角膜屈光手术、斜视矫正术、翼状胬肉切除术、眼睑手术后、眼后节手术后、或全身手术后,出现干眼,或以前已有干眼症状加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手术源性干眼的发生率:有人统计LASIK术后,1个月干眼发生率为90%6个月干眼发生率为35%12个月干眼发生率为5%;白内障术后大约1个月,泪膜稳定性基本恢复,但仍有20%不能恢复正常;青光眼术后因要用局部抗代谢药物,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干眼症状可持续3个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在术后6月表现特别突出,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到9个月至12个月时,泪膜稳定得到逐渐恢复。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干眼恢复时间要3个月。

2.手术源性干眼的原因:

(1)角膜屈光手术:制作角膜瓣切断神经减弱对上皮的营养作用,主动瞬目减少;角膜表面的规则性下降,泪膜稳定性下降;负压吸附环损伤结膜杯状细胞粘蛋白分泌量减少;角膜表面的微绒毛、微皱褶受损。粘蛋白无法吸附。

(2)角膜移植手术:植片结扎边缘高起影响泪膜分布。切断了角膜的神经支配,引起术后角膜知觉的减退,主动瞬目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损伤上皮微绒毛和微皱褶,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3)眼睑手术:切断正常睑板搭桥修复缺损睑板,损伤睑板腺导管;睑缘切开位置错误,损伤睑板腺导管开口;上睑下垂手术过矫,造成眼睑闭合不全,泪液蒸发过强。

(4)结膜手术:大范围结膜切除,造成杯状细胞缺乏,粘蛋白分泌减少,分离睑球粘连,损伤泪腺导管开口,结膜就不能保持湿润。

(5)翼状胬肉手术:较大范围的切除结膜组织导致粘蛋白分泌量及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再加结膜植片太大等导致眼表结构的破坏,泪液分泌减少及泪膜破裂时间缩短。

(6)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时,术中角膜上皮的机械性损伤,术后炎症反应,组织水肿,创口愈合及手术切口局部隆起均影响泪膜粘液层对眼表面上皮的粘附功能,使泪膜稳定性下降。手术中的超声能量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甚至失代偿;手术后出现的角膜散光使角膜不能形成光滑的屈光面。

⑺青光眼手术:角膜缘切口可导致上半角膜的去神经支配,引起术后角膜知觉减退.而且巨大滤过泡影响泪膜分布,导致泪膜的稳定性下降。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和5Fu等损害角膜上皮微绒毛、微皱褶。

(8))眼后节手术:结膜创口高出角膜,局部泪液涂布障碍,术中刮除角膜上皮影响泪液附着。术中术后的药物应用,如滴眼液中的防腐剂和激素等对眼表上皮组织的损害以及泪膜脂质层和粘液层受到的损害均直接影响了泪膜的稳定性。

⑼眼肌手术:直肌止端前移,致使结膜局限性隆起,泪液分布障碍,形成角膜干燥斑。

3.手术源性干眼的临床特点

手术源性干眼与传统意义上的干眼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患者手术后出现眼干、眼红、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红痛、视物模糊,疲劳、粘丝状分泌物等干眼症状或原有轻度不适症状加重。体征多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角膜的神经丛完整性受到破坏,角膜的上皮微绒毛受到损伤,泪膜的涂布障碍、眼睑的结构破坏以及瞬目功能异常等,且上述损伤因素常同时存在。围手术期不恰当的用药可加重症状和体征。此外手术源性干眼多为轻、中度,部分具有自限性,如LASIK手术后的干眼可随着角膜神经支配的重新建立而逐渐减轻以至痊愈。目前关于手术源性干眼尚无准确的定义,结合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我们认为接受眼部或者是全身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状,伴有泪液分泌的异常或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眼表疾病,可列为手术源性干眼的范畴。

4.手术源性干眼的治疗

⑴慎用含防腐剂滴眼液,防腐剂对角膜的毒性大于结膜,正常角膜上皮有紧密结合的组织结构,其屏障作用是结膜上皮的10倍。干眼时,水溶性点眼液点眼后,非常容易透过结膜上皮,而滞留于角膜表面(无足够泪液稀释),容易引起防腐剂和药物毒性角膜上皮损害。

⑵在积极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眼液的使用频率,选用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人

工泪液有: 玻璃酸钠(海露、爱丽)、聚乙烯醇(瑞珠)、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潇莱威)、泪然、新泪然。

⑶使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术后角膜感觉的恢复。


参考文献:

万敏婕,霍鸣.手术源性干眼的病因分析与防治.国际眼科杂志,2010lo(4)727-729

薄春民.白内障术前后眼干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77-78

王双梅,康前雁,郑璇.眼部手术与干眼发病的关系.国际眼科纵览,201438122-24

刘海兰,王云旭.医源性干眼研究进展,内蒙占医学杂志.2011.4312.1463-1464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