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焦树德教授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经验分享

2023年06月25日 1191人阅读

      焦树德教授是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焦老一生精研岐黄,博采众长,学贯中西,注重学术,勤于临床,对于中医风湿病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不仅首创“尪痹”这一病名,而且确立了尪痹的治则和代表方药,可以说是中医风湿病的奠基人。
      焦老在临床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期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经方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组成及方解
桂枝12g、白芍9g、知母12g、生姜15g、白术15g、防风12g、麻黄6g、炙甘草6g、制附片6g
      本方主治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的全身关节疼痛,久久难愈,身体尪羸(指关节肢体僵屈变形,不能自由活动,身体羸瘦衰弱,生活不能自理),脚肿如脱(行路不方便的意思,脚肿的好像跟身体脱离一样),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要吐可是不吐)等症。
      方中桂、麻、防风温散风寒,芍药、知母和阴防热燥,生姜、甘草调胃和中,白术配附子温经散寒、祛寒湿痹痛。诸药共奏祛风寒湿、温经脉、止疼痛之效。
      焦老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便常用本方的临证加减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认为本方适用于这类造成关节肢体变形、骨质破坏的疾病,也获得了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焦老把桂枝芍药知母汤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虎骨散合并起来进行随证加减,定名为补肾祛寒治尪汤。同时把具有肢体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痹证命名为“尪痹”。这便是这一中医病名的由来。
●补骨脂9~12g、熟地黄12~24g、川续断12~18g、淫羊藿9~12g、制附片6~12g、骨碎补10~20g、桂枝9~15g、赤、白芍各9~12g、知母9~15、羌、独活各10~12g、防风12g、麻黄3~6g、苍术6~10g、威灵仙12~15g、伸筋草30g、牛膝9~15g等
      方中以川续断、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制附片壮肾阳,祛寒邪;熟地黄补肾填精,养肝益血,共为主药。
      以骨碎补活瘀祛骨风;淫羊藿补肾阳,祛肾风;桂枝、羌独活、威灵仙搜散少阴经、太阳经及肢体的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共为辅药。
      又以防风散风,麻黄散寒,配熟地黄可温肌腠,苍术化湿,赤芍活瘀清热,知母滋肾清热,穿山甲通经散结,地鳖虫活瘀壮筋骨,伸筋草舒筋活络,松节通利关节,共为佐药。其中赤芍、知母、地整虫兼具反佐之用,以防湿药化热。
      牛膝益肾并能引药入肾,为使药。
      焦老根据临床患者的情况,对加减进行了总结: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黄10g;瘀血明显者,加红花10g、乳香、没药各6g、皂角刺6g;腰腿痛明显者,可去松节、苍术,加桑寄生30g、杜仲12g,并加重川续断、补骨脂用量;关节痛重者,可重附片的用量,再加草乌9g;舌白厚腻者可去熟地黄,加砂仁5g、藿香10g;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芽、焦神曲各10g。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
      前人的方剂、经验总结是留给我们的宝库,我们应当珍视,认真研读,深入思考,灵活运用。
      在临床应用方剂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理、法、方、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理”贯穿在法、方、药之中,不能截然分开。符合辨证论治,适当加减方剂中的药物或用量。绝不能照搬前人的成方,要因人、因时、因地的调整组方及药量。临床用药必须根据病情需要,应补则补,应泻则泻,应热则热,应凉则凉。
      李东垣:“善用方者不执方,而未尝不本于方也。”便是方剂加减规律在中医临床中的灵活与必要性。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焦树德.焦树德方药心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9,102-1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