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关于掉下巴的那些事——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病因和治疗

2019年12月13日 95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我们的下巴------颞下颌关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李晋玉

颞下颌关节位于耳屏前部,由颞骨的下颌窝与下颌骨的髁状突构成,是可以旋转和滑动的屈戌关节。颞下颌关节连接下颌骨和颅骨并得以进行张口和闭口运动。

颞下颌关节脱位(TMJ)是指大张口时,髁突与关节窝、关节结节或关节盘之间完全分离,不能自行回复到正常的位置。根据脱位的方向可分为前方脱位、后方脱位、上方脱位、内侧脱位与外侧脱位。临床上以急性前脱位和习惯性脱位最为常见,而随着人们对医学的重视,陈旧性脱位相对较为少见。

一、病因

1.急性前脱位

急性前脱位多由于

(1)过度张口如大笑、打呵欠、拔牙等动作时,髁状突越过关节结节,形成下颌关节前脱位。

(2)下颌部遭受到侧方暴力打击,关节囊的侧壁韧带不能抗御打击的暴力,则可发生一侧或双侧的下颌关节脱位。

(3)上下齿咬硬物时,硬物作为杠杆的支点,使髁状突向前下滑动,越过关节结节,形成单侧下颌关节前脱位。

2.习惯性脱位

急性前脱位若治疗不当、复位后固定时间不足或年老体弱,造成关节囊、韧带松弛可出现习惯性脱位。习惯性脱位使得髁突反复撞击关节结节,使髁突与关节结节变平,关节窝变浅,咀嚼肌功能失调。

3.陈旧性脱位

急性前脱位未及时治疗,脱位的髁突及关节盘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关节窝内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关节复位更加困难此时手法复位困难,可采取手术复位

二、临床表现

患者口呈半开状,无法自如张合,语言困难,关节区与咀嚼肌疼痛咀嚼食物不便,流涎,或用手托住下颌。双侧脱位下颌骨下垂并向前突出,咬肌痉挛呈块状隆起,面颊扁平,双侧额弓下可摸到髁状突,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单侧脱位口角歪斜,下颌骨向健侧倾斜下垂,患侧额弓下可摸到髁状突和凹陷。张口过度、咬食硬物所致者,一般不需要X线检查;外力打击者须行X线检查排除髁状突骨折。

三、诊断

急性脱位多出现在大张口运动或下颌在张口时受到外伤时,关节囊明显松弛以及肌肉运动不协调也可出现。X线片显示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而习惯性脱位有反复发作的病史,老年人患者更易发生。关节造影可见关节囊松弛,关节盘附着撕脱。关节X线片除表现为关节前脱位外,髁突、关节结节变平。

四、治疗

1.复位前准备:进行复位时应向患者解释手法复位的过程,以取得患者配合消除病员紧张情绪。操作时令患者端坐在提供头部支撑的椅子上或让患者头部贴紧墙术者戴好口罩将纱布垫缠在拇指上以免在复位时被咬伤。复位通常不需要患者使用肌肉松弛剂,镇静剂或全身麻醉剂,但对于严重疼痛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复位前可按摩颞肌及咬肌,或用1%2%普鲁卡因作颞下三叉神经或关节周围封闭,以助复位。

2.复位操作:

(1)脱位口腔内复位法术者将无菌纱布包缠的双手拇指伸入到患者口腔内,指尖尽量放在两侧最后的下齿上,其余四指放在两侧下颌骨下缘,拇指将患者齿向下按压,持续下压下颌骨移动再向后推,余指协调地将下颌骨向上端送,听到滑入的响声,说明脱位已复位。与此同时,术者拇指迅速向两旁侧滑开,随即从口腔内退出。

(2)单侧脱位口腔内复位法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旁侧,一手掌部按住健侧耳屏前方,将头部抱住固定,另一手拇指用纱布包缠好插入口内,按于患侧下齿,其余指托住下颌。拇指用力向下推按同时其余四指斜行上提下颌骨,感觉有滑动响声,即已复位。

3.固定方法复位后,托住颏部,维持闭口位,用头颌绷带固定患者下颌部,在头顶上打结,固定1-2周。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固定时间为4-8周。其目 的是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使被拉松、拉长的关节囊和韧带得到良好的修复,防止再脱位对于急性脱位患者,复位后固定可以预防习惯性脱位的发生

4.康复锻炼:鼓励患者主动做咬合动作,加强咀嚼肌力量,也可以配合自我的学位按摩,如耳门、听宫穴、下关穴或翳风穴等,按摩手法轻柔,舒适为度,可尽早恢复并避免再次发生脱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