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过敏

2016年11月21日 65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尚未健全,所以相较于成人其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研究证实,过敏就像一首进行曲,奶癣,胃肠反应,鼻炎先后出现。甚至进展成哮喘。随着儿童成长和发育,过敏性疾病也相应发展,就是通常说的“过敏进行曲”。

       过敏性鼻炎

       1.有经常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过敏性鼻炎症状,常表现为耸鼻、揉鼻、挖鼻。

       2 .对某些气味(如装修气味、厕所清洁剂、香水、定型摩丝等)过敏,出现喷嚏、咳嗽。

       过敏性鼻炎患儿的注意事项有以下:

       1.劳逸结合,防止过于疲劳,注意锻炼,特别是多做户外活动。

       2.常用冷水洗脸、洗鼻或冷水浴,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力。

       3.在流感期间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4.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流感时期可烧醋熏居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这些会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损的食物,应避免食用。严重的食物诱发鼻部过敏需要完全禁食该类食物。

       食物过敏

       1、引起儿童过敏的主要食物有:

       鸡蛋、牛奶、花生、黄豆、坚果、小米、鱼、贝壳、面粉、芒果、海鲜

       2、儿童食物过敏的特点:

       (1)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

       (2)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3)实际发病情况较自我估计为低

       过敏性哮喘

       1、发病早、预后好

       有80%-90%的儿童哮喘首次症状发生在4-5岁前,而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由于病程短,气道炎症轻,病理改变往往处于可逆阶段。因此治疗效果好。所以用抗哮喘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是必要的,1个疗程至少要坚持1年,才有根治的可能性。

       2、诊断不及时

       许多家长和一些医生对于反复发作喘息的患儿,常常不愿承认是哮喘而宁愿诊为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在临床治疗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虽可杀灭细菌,但不能消除哮喘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宝贵时机。

       3、治疗不当

       (1)恐激素症

       在许多家长和一些医生的传统观念里,对皮质激素有惧怕心理,拒绝应用。目前在国际哮喘会议上最新推出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中(简称GINA规范),采用皮质激素的吸入疗法,每日只用200-400微克,只及泼尼松剂量的1/100,真是微乎其微。因此,国际哮喘界一致公认,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目前控制慢性哮喘反复发作的最有效药物。

       (2)吸入疗发的方法不当

       吸入疗法时,需要患儿深吸气,药物才能进入下部气道,起到抗炎作用。

       (3)疗程不够易复发

       有的家长给孩子治疗1-2个月后,发作停止,就以为患儿好了,擅自终止治疗,结果过一段时间后又复发。

       尘螨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如下:

       发作间歇期的症状及体征尘螨过敏性哮喘在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部分病人有自觉胸闷不适,肺部听诊呼吸音减弱,但常无哮鸣音。

       发病特征包括:

       ①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

       ②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③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④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折叠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是一种红、肿、瘙痒、渗出液、结痂和脱屑为特征的发炎性皮肤疾患;患儿血液中的IgE增高,但很难找到真正的过敏原大部分患儿在出生后2-3个月开始发病,通常在3-5岁时缓解。

       过敏预防

       "过敏儿"可以设法预防,在孩子尚未出世之时,甚至在新生命尚未形成之际,就有不少因素在影响着孩子是否会成为一个"过敏儿"。

       因此预防"过敏儿"应从婚前咨询开始。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已证明:双亲中有一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其子女成为"过敏儿"的可能性为60%;双亲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产生"过敏儿"的可能性上升为80%;与此相比,双亲均无过敏性疾病的,仅有19%的子女可能成为"过敏儿"。

       因此专家建议过敏性体质的男女之间宜尽量避免通婚。另据国外研究报告,秋季出生的婴儿患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机会高于其它季节出生者,故应尽量避免秋季分娩。

       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婴儿日后易成为"过敏儿"。对这些高危婴儿应保证出生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喂奶时间延迟至生后9个月,生后4个月内不要添加任何辅食,尤其是牛奶、蛋类等富含异性蛋白的食物,鱼、虾、蟹及贝壳类食物系高度致敏物质,在孩子4岁前避免食用。哺乳期妇女如摄入含高过敏原的食物,2-6小时后便可在母乳中检测到这些食物成分,而且可持续1-4天之久,因此高危婴儿的妈妈在哺乳期不应吃牛奶、蛋、海鲜、坚果(如花生)等食物。以往曾认为孕妈咪如果避免吃上述食物,可减少婴儿日后产生过敏性疾病的机会,但近年来的研究否定了这一观点,因此怀孕期的准妈妈不需限制任何食品。

       不良的居住环境是孕育"过敏儿"的温床。如家中尘螨含量较高,或养宠物(尤其是猫),或有人常在家抽烟,或因烧香等使屋内空气浑浊,都可促进使孩子早早地发生过敏性疾病。因此在高危婴儿的居室内除了不养宠物、不抽烟,尽可能保持低污染之外,尚应采取措施努力减少尘螨的数量;使用减湿器或通风机使室内温度<50%;不在室内铺设地毯;定期清洗门、窗帘和玩具;每周用50度以上的热水清洗枕巾、枕套、床单一次;定期更换枕头等。

       总之,孩子即使因遗传造成过敏性体质,只要及早采取得力的干预措施,仍可避免发生过敏性疾病,成为健康儿童。

       预防护理

       1.对已经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儿积极进行治疗,如过敏性皮炎,以防发生过敏性鼻炎。

       2.积极防治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免诱发过敏性鼻炎发作。

       3.消除室内尘螨、每周用热水洗涤床上用品,并用热烘干器烘干或晒在阳光下使其干燥。

       4.床上用品最好使用防螨材料制品,每天起床叠被子。

       5.少用填充或毛绒玩具、地毯和挂毯,室内尽量少放家具。

       6.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注意减少室内植物。

       7.不养宠物,已有的宠物一定要安置在屋外或卧室以外,经常给宠物洗澡。

       8.家里要定期进行彻底清扫,消除蟑螂。

       9.不在室内吸烟,避免带孩子到吸烟的公共场所,定期注射流感疫緢。

       10.花粉多的季节少带患儿出门,尤其是有风的时候,要特别减少甚至避免户外活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