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第五届全国直肠肿瘤外科技术与综合治疗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二)

2022年11月07日 257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会场纪实

上午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等结直肠癌领域权威专家围绕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相关热点进行了主题演讲,为本届直肠肿瘤外科技术与综合治疗高峰论坛开启了华丽序章。下午从直肠癌临床研究暨指南共识,多学科及精准治疗,复发转移,外科治疗和直肠癌围手术期全程管理及直肠癌外科治疗全程管理专科培训五个主题开设了五个分会场,对近年来直肠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多维度,全方位的研究报告。

上午篇


上午学术交流环节,首先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分享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诊疗中心的建设体会。蔡教授分别从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这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强调了肠癌筛查的重要性,可有效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而诊断分为定位、定性、定量、治疗反应四个方面;在治疗方面,MDT是治疗计划制定的组织基础,规范化治疗是基石,治疗目标从根治性切除到功能保留,强调了生存率是第一位,同时应兼顾技术可行性和价值合理性,治疗手段应选择熟悉合适而不是时髦的;随访是诊断和治疗的继续,随访资料的规范和完整是临床和科研的基础条件。最后,蔡教授强调了心理关爱,帮助患者恢复工作重回社会。学科建设需要医、教、研的全面发展,强调了手术总量和五年生存率是衡量临床工作的重要指标,并详细介绍了生物库的建设与使用,以及近年来团队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在教学培训总结了自己的体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深入讲解了PD-1抑制剂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新辅助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中的价值,但仍存在许多困惑,尤其在生存获益方面比较有限。尽管大部分直肠癌对免疫治疗不敏感,有研究表示放疗有望增敏免疫治疗。张忠涛教授团队开展长程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初步结果显示pCR率为48.4%,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且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控。基于此,开展了一项RCT研究比较新辅助放化疗同期免疫治疗,序贯免疫治疗和单纯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目前研究正在入组,期待该研究结果能够为未来的中低位直肠癌非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与我们分享了NOSES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前景,从NOSES发展演进历程、理论体系、学术研究成果,和临床推广应用四个方面展开精彩演讲。NOSES是一种十分易于掌握的手术操作方法,和常规腔镜手术相比,NOSES只改变了标本移除的方法和消化道重建的方式,是安全可行的。在此基础上,王锡山教授牵头制定并发表了15部结直肠肿瘤相关治疗共识,推进结直肠肿瘤规范化诊疗,并出版了相关专著。王锡山教授在国内外NOSES的推广做了大量的工作。NOSES是外科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完整理论体系,让医生满意让患者受益,且易于临床普及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郑民华教授回顾了中国腔镜外科发展的30年历程,从90年代初步尝试,到现阶段如火如荼的开展,腹腔镜胃肠手术经历近30年的发展,已经得到认可和普及。技术已经成熟,微创外科平台渐趋成熟与稳定,在高清与3D图像下精准切除,能量平台使组织分离与止血问题得到解决,吻合器使消化道能安全重建,各种争议问题大多得到解决。而如何将微创手术融入肿瘤的整体治疗中,是疾病驱动还是技术驱动未来的发展,微创手术在基层的普及与能力提升,并发症与一些常见问题仍然有待我们去解决。当微创遇到微观,腹腔镜结直肠外科的临床研究将突破学科壁垒,转向以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系统治疗。微创外科自诞生之初便向着不仅是切口的微创,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心的微创,对预后的提高,致力于人类健康。微创外科,技术一直在变,但微创外科的初衷没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分享了TNT直肠癌优化治疗模式。基于前期的研究结果,TNT已写入指南,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一种新的治疗模式,但具体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放疗模式是短程还是长程,化疗是两药还是三药,治疗顺序是巩固还是诱导,基于这些争议,章教授结合既往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章教授领衔的新辅助免疫TORCH研究(短程免疫TNT),未来有望为TNT模式选择提供新的证据。章教授认为应根据危险度分层和治疗反应,个体化选择TNT治疗模式,避免无差别应用。TNT提供了一个治疗平台,可容纳新的治疗手段。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教授为我们解读了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直肠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处理肠系膜下动脉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选择高位结扎和低位结扎都有一定的临床依据。李教授首先围绕“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否有临床意义,是否会影响肿瘤学疗效,是否会增加手术难度”这三方面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李教授结合复旦肿瘤的研究数据阐明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优势,并结合手术视频详细介绍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经验体会。此外,作为该专家共识的牵头人,李教授还深入阐明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其他若干临床问题。提出了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一些优先选择的人群,如高龄,新辅助放化疗和存在多原发结直肠癌风险的人群,降结肠旋转不良患者。而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大,吻合口张力过高者,可酌情考虑是否有必要保留左结肠动脉。李教授提出的以血管为中心的手术入路,先血管后平面,先静脉后动脉,符合肿瘤学根治原则,有助于保留左结肠动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跃明教授分享了达芬奇辅助直肠癌TME手术的技术与体会。首先回顾了机器人手术发展历程,并分析了机器人结直肠外科手术的应用现状。孙教授通过手术视频,形象生动地介绍了电剪刀的优势,直肠癌TME手术的暴露技巧,解剖分离技巧。整体来说,机器人手术优点是操作更精细,出血更少,术后并发症尤其严重并发症少,中转开腹率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但手术费用昂贵,腹部粘连影响较大,缺乏力反馈,能量平台和操作器械单一。最后通过文献回顾,阐明了达芬奇机器人低位直肠癌TME手术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去探索。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张卫教授讨论了直肠癌低位功能保肛手术关键技术。对于极低位直肠癌,保命第一,兼顾保留功能。保肛是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主要目标,低位直肠癌ISR术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功能不佳而非肿瘤安全性。张教授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学基础,强调了保护内括约肌神经对肛门功能的重要性。并通过手术视频详细地讲解了创新术式——极低位直肠癌适形切除术,深入剖析了手术技巧,在保障肿瘤学安全性前提下设计了新的极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提高了保肛率12.3%,同时肛门功能良好,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开展精细化手术。

下午篇


分会场一 直肠癌临床研究暨指南共识论坛

临床研究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日常诊疗工作的基石,分会场一是直肠癌临床研究暨指南共识论坛。本次论坛在会议执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方奇教授的主持中拉开序幕。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首先致辞,蔡教授指出了临床研究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希望中国的临床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好声音”,最后蔡教授表达了对本次大会圆满进行的美好希冀。


紧接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在致辞中讲到,临床研究指导临床方案的制定,中国的结直肠癌诊疗技术要想走在国际前沿,造福结直肠癌病人,我们的临床工作者必须更多地注重临床研究。


随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卜建红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蔡三军教授从医50周年表示祝贺,同时指出,临床指南是规范医疗诊治行为、减少诊疗失误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文件,临床研究是实践指南共识并不断修正和完善指南共识的过程。最后,卜教授衷心祝愿本次直肠癌临床研究暨指南共识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随后进入学术交流环节,CSCO结直肠癌指南凝聚了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以及放疗科五个学科专家们的心血和劳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对本次最新版2022年CSCO结直肠癌临床指南更新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CSCO指南紧贴最新研究进展脉搏,袁瑛教授对其在免疫治疗及ctDNA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更新做了尤为细致的介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做了题为“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的精彩分享。精准治疗包括精准化疗、精准靶向以及精准免疫,王峰教授结合近几年主要的相关临床研究,分享了自己关于精准治疗的理解和自己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一份饕餮盛宴。


中国的临床研究要想走出去要注意哪些跨界的问题呢?在新的相关法律出台的背景下,来自北京友谊医院的姚宏伟教授对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相关法律问题做了经验分享。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不仅要考虑研究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姚教授的演讲精彩纷呈,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认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骞教授则对自己团队新近发起的在MRI指导下探索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指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做了总结,刘教授团队提出的侧方淋巴结诊断标准的阳性预测准确率达到了70.6%,令与会专家印象深刻,“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虽为老生常谈,刘骞教授团队在此领域仍然收获颇丰。


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黄颖教授则分享了题为“部分保留与完全保留邓氏筋膜对男性低位直肠癌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的影响”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上对邓氏筋膜的保留问题仍然存在争议,黄颖教授表示,保留部分邓氏筋膜的TME和完全保留邓氏筋膜的TME相比,患者的性功能相当而无排尿功能障碍,而且保留部分邓氏筋膜TME适合于直肠各方位的肿瘤,而完全保留邓氏筋膜的TME仅适合于直肠后方肿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清国教授对本中心发起的ACRNaCT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详细的汇报,虽然进度较预期稍慢,ACRNaCT研究在肠癌领域意义重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成果必将令人惊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凡教授介绍了短程放疗联合CAPOX和PD-1单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全程新辅助治疗的前瞻性、多队列、II期临床研究,夏凡教授介绍了本中心对直肠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探索,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对于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应用的独特见解。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王人杰教授汇报了纳米碳在结直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示踪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局部淋巴结清扫对于直肠癌诊疗意义重大,纳米碳可以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提高淋巴结的清扫效率,其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价格高、机器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会议最后为讨论环节,发言嘉宾分别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杨盈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韩加刚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易波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叶凯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医院郭银枞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国强教授以及来自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黄峰教授,各位讨论专家分别对上述演讲表述自己的见解,临床研究者未来在直肠癌领域仍然大有可为,最后各位专家纷纷祝贺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