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2018年08月03日 88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治疗

幽门螺杆菌,简称Hp。首先由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二人发现,此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康复科蒙靖

感染与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应注意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忌烟、酒、咖啡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物质可降低某些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减低治疗效果。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胃内PH值是影响因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失去抗菌活性的药物。

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点要注意口腔卫生,无窗的卫生间要定期紫外线灯30分钟以上时间杀菌消毒。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引起的疾病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深圳肠胃专家介绍说,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肠胃溃疡病。专家表示,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一直不非常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

(1)胃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口服HP混悬液可造成胃炎症状和病理改变。

(2)患慢性胃炎时HP检出率非常高,而胃黏膜正常者则不能检出此菌。

(3)慢性胃炎病人血清中HP抗体明显增高,胃液中可检出抗HP免疫球蛋白,这表明HP是有致病性的抗原(病原体)。

(4)针对HP进行治疗,会使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明显改善。

(5)60%-80%的胃溃疡和70%-100%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胃窦部可检出HP,血清学检查证实,这些人血清HP抗体滴度较高。

(6)用传统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溃疡,改用抗HP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溃疡能愈合。

(7)用HP感染恒河猴,能让之发生慢性胃炎,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与人类感染相似,即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获得了成功。以上说明,HP与慢性胃病有相关性是确凿无疑的。

(8)在志愿者试验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还会引起难以去除的口臭,口气重。

现在医学界有以下共识: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溃疡病和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即是说,HP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感染途径

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后,才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的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

目前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幽门螺杆菌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途径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这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诱发胃泌素疯狂分泌,而发生发酸烧心,而具有胃溃疡疾病的患者,幽门螺杆菌更是引起了主要症状胃痛的发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了。

2)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引起慢性胃炎。所发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的症状,病程较为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而且患者多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等,均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多数倍。

4)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有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这时一般是通过检查来判断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这种致病菌,很容易诱发胃肠疾病的发生。

中医辨证施治

1、脾胃虚弱证

症状:胃脘胀痛痞满,饥时痛甚,喜暖,按时感到舒服,面色苍白,神疲,头晕,舌质淡,唇有齿痕,脉细。

治法:健脾和胃。

方药:益气和胃汤:党参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山药20克,莲子12克,扁豆12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鸡内金12克,神曲15克,麦芽15克,苏梗10克,白豆蔻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胶囊、健脾丸口服。

2、肝胃湿热证

症状:胃脘满闷,胸闷不饥,恶心欲呕,身重倦怠,口渴不饮,大便溏薄不畅,舌黄腻,脉滑,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明显,水肿甚至糜烂。

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清化汤:黄连10克,黄柏10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黄芩12克,连翘20克,公英20克,滑石20克,柴胡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鸡内金12克,山楂12克,神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热炎宁、败毒丸口服。

3、胃阴不足证

症状:胃脘隐隐作痛或灼热不适,嘈杂似饥,口干食少,大便干硬,脉多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

方药:养胃汤:生地20克,元参15克,沙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乌梅10克,石斛15克,黄精15克,玉竹12克,花粉12克,葛根20克,厚朴12克,郁李仁10克,草决明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养胃丸、珍珠丸口服。

4、肝胃不和证

症状:纳呆,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频频,情志不遂可诱发、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伴腔胃排空障碍,胆汁反流多见于此证。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舒肝和胃汤:柴胡12克,芍药15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佛手12克,苏梗15克,黄芩10克,葛根20克,枳壳15克,厚朴12克,青皮12克,鸡内金12克,山楂12克,莱菔子20克,槟榔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和胃丸口服。

5、胃终端淤血证

症状:胃脘疼痛,持续不解,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有定处,按时疼痛加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活血化瘀汤: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熟地20克,泽兰12克,丹参2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莲子15克,灵芝15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活血丸、逐瘀丸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