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揭开癌症背后“真实的谎言”

2016年02月29日 42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精彩语录:

  ●癌症会不会遗传?其实,与遗传相关的癌症是很少的。事实上,遗传的不是癌,而是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

  ●绝对不是人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不过,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原癌基因,人身体里还有抗癌基因,实际上的作用是抑制原癌基因使它不过分"活跃"。

  ●癌症的整个进展过程比较短促,癌症是等不及的。半年一次的体检很有意义,而检查太频繁容易造成人的恐癌心理。

  ●癌症也是病,治好了就好了。

  ●关于预防癌症有一套"黑匣子"理论,预防癌症并不一定要等到病因绝对清楚以后才去预防。

  ●癌症首治很要紧,如果能手术而不手术,选择了其他治疗,往往错过时间,反之,不能手术的就不要手术,勉强手术得不偿失。

  ●有些早期癌症病人觉得不痛不痒,下不了决心开刀。这是十分可惜的事。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报告说,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如果早期发现可以治愈,1/3的癌症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

  但事实上,无论是在老百姓还是在医生中,对癌症的防治都存在误区。这些误区也可以形象地称作“真实的谎言”吧。

  谎言一:

  癌症会遗传,得癌“命中注定”

  癌症会不会遗传?其实,与遗传相关的癌症是很少的,如大肠癌与遗传有关,但不是所有的大肠癌都与遗传有关,有一部分大肠癌从家族性大肠息肉症转变成癌,而真正遗传的是家族性大肠息肉症,只是该症容易转变成癌。像这样的例子不多,又如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也是恶性肿瘤,如果上一辈得了这个病,那下一辈得这个病的发生率就很高,但是患该病的人一般都不能成长,所以它有下一代的机会不多。

  肝癌是在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的基础上变过来的,如果没有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基本上都不会得肝癌。

  乙型肝炎可以从母亲得到传染叫作“母婴传递”,假如母亲血液中带有乙肝病毒,她的胎儿在完全没有免疫的情况下会被传染上,如不采取预防措施,出生后90%的孩子都会带有乙肝病毒。在带有乙肝病毒的人中,有10%左右会发展为肝硬化,有的甚至会变成肝癌。但不能说肝癌是遗传的。乙型肝炎会母婴传递,不能算一个直接的遗传性疾病。

  真相一:

  癌症的易感性可以遗传

  近几年对基因的研究很深入,甚至把人体结构基因图都解密了。现在已经知道癌症是一个多基因遗传易感性疾病,基因是管理遗传的,科学研究发现很多基因都与癌症有关,但它不是一个必定的因素,即父亲患癌,子女不一定得癌,那么遗传的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遗传的不是癌,而是对致癌因素的易感性。比如父亲是患肺癌去世的,儿子便会对烟雾里的致癌因素易感,因为父亲把它遗传给了儿子,但儿子不抽烟,得肺癌的几率就很低了。

  谎言二:

  人人都有癌细胞

  很多人说,人人体内都有癌细胞,只不过没发展起来。

  真相二:

  人人都有癌基因

  从医学上讲,如果能检查出癌细胞,就可以诊断这个人患癌症了。所以绝对不是人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不过,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原癌基因,它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人身体里还有抗癌基因,实际上的作用是抑制原癌基因使它不过分“活跃”。在平时,它们维持着一种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过分活跃,而抑癌基因却失去活性。归根结底,还是外面有一个致癌因素在作用于它。这个致癌因素主要的,或者说80%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存在于不良的生活行为之中。

  谎言三:

  每年只需进行一次体检

  有人得了癌症会觉得意外:“去年不是做过体格检查吗?”很多人认为,一年进行一次体检就可以预防癌症了。当然还有些人提出,为了预防癌症,我们三个月就要进行一次检查。这两种说法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真相三:

  半年一次体检比较合适

  癌症的整个进展过程比较短促,癌症是等不及的,除宫颈癌高危人群可以有较长的间隔外,其余癌症的高危对象应每年检查2次。这样能早期发现癌症,争取最佳治疗机会。  

  让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的35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两次检查,通过做超声波和查AFP(甲胎蛋白)进行肝癌筛查,一年一次体检绝对不够。研究发现,肝癌从AFP指标升高到发病平均有8个月的“潜伏期”。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某人是肝癌高危人群,每年单位组织一次体检。假定他在2004年4月16日接受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而癌细胞恰恰2004年4月17日开始生长,他的发病日期就在2004年12月17日(8个月),但他的下一次单位检查日期却是明年4月份,等到那个时候为时已晚了。如果他能半年检查一次的话,就能在2004年10月17日发现癌症并能在发病前2个月就得到早期治疗了。  

  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健康的人都一年两次去查癌,医学研究知道,得癌的机会并不是人人均等的,某一种人是某种癌的高危对象。如抽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对象,小伙子抽烟虽厉害,但年轻人得肺癌的几率低,因此我们就让40岁以上抽烟厉害的人每年做两次胸部X线检查。  

  因此,半年一次的体检很有意义,而检查太频繁容易造成人的恐癌心理。 

  谎言四:

  癌症会永远相伴

  很多病人从得知患癌的第一天起就认为癌症会永远相伴。即使是一些已经治好了的病人,在治愈后仍自称“我是癌症病人”。

  真相四:

  不少“病人”事实上已经被治愈

  其实有很多癌症在治疗后效果绝对是好的,特别是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癌症也是病,治好了就好了,治疗癌症讲5年生存率,许多生存5年、10年的病人事实上就是治愈了,当然他还需注意防癌,也许他还会生癌,但没有生过癌的人也需注意防癌,也可能生癌。

  我们看到不少癌症病人没治好,手术后复发了。实质上,那些没有治好的病人是诊断得太晚了,关键是没有做到早期诊断。应该说,诊断提前一步,复发减少一些,诊断越提前,复发越少,真正做到早期诊断可以不复发,不复发意味着可以治愈。看到有人癌症治疗后又复发了,就得出癌症是不能治愈的结论是错误的。

  说到底,癌症也只是一种疾病,是可防可治的。从我做起,注重预防,便可远离癌症。

  在卫生学中,关于预防癌症有一套“黑匣子”理论,预防癌症并不一定要等到病因绝对清楚以后才去预防。

  一些癌症的病因至今还没有明确,但是并不说明不能预防。比方以预防肝癌为例,有专家做调查证明饮水不洁是肝癌的促进因素,我们尽量喝清洁的水来预防肝癌,至于水中到底是什么物质引起癌症,我们在找到答案之前,应首先做好预防工作。

  历史上已经有先例,过去欧洲人常航海,一航行就是5、6个月,甚至几年,于是航海时他们就带上了粮食、酒、动物,却有不少船员得了坏血病,之后他们将橙子榨成橙汁带上船却惊奇地发现得坏血病的少了。现在我们知道缺乏维生素C容易得坏血病,但是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时候,船员们已经运用了“黑匣子”理论。

  癌症的首治很重要

  癌症最忌讳的就是病急乱投医,应强调综合治疗,打破门户之见。癌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病,所以首治很要紧,如果能手术而不手术,选择了其他治疗,往往错过时间,反之,不能手术的就不要手术,勉强手术得不偿失。

  目前,治疗癌症的手段虽然很多,但除血液和淋巴肿瘤外,唯有手术治疗才是根治之法,其它手段很少能谈“根治”两字。即使是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癌症病人也应该尽量首先考虑手术。我常常跟病人举例说,房子失火了,你还想油漆粉刷一下,把房子弄弄好再来灭火?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当然我并不是说癌症病人都已经睡在床上“哼哼”了也去开刀,他已经没有手术的指征了。而有些早期癌症病人觉得不痛不痒,下不了决心开刀。这是十分可惜的事。

  病人遇到癌症会如同“五雷轰顶”,他没有医学知识,当然会“病急乱投医”。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应成立几个癌症医学中心,对癌症患者展开会诊,全面衡量手术、放射、化学、中医中药治疗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先后顺序,为患者设计最佳的治疗方案。国外在癌症治疗计划的安排中甚至还有心理学家、营养师、护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这点在中国做得不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