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眩晕宁片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8年10月09日 86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武继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武继涛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病种之一,我们对我院脑病门诊2009-09~2011-03就诊的53例患者采用眩晕宁片治疗,并和强力定眩片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8~63岁,平均(35+1.5)岁,其中后半规管BPPV 40例,水平半规管BPPV 10例;治疗组53例中,男性23例,女性30例,年龄20~68岁,平均(36+1.3)岁,其中后半规管BPPV 42例,水平半规管BPPV 11例。两组基本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发布的BPPV诊断标准[1](1)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2)变位性眼震试验阳性(Dix-Hallpike试验阳性为后或上半规管BPPV;滚转试验阳性为水平半规管BPPV),且具有短潜伏期(<30s)和疲劳性。并排除可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如后颅窝肿瘤、美尼尔氏病、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及偏头痛眩晕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耳石复位法,后半规管BPPV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2]治疗,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3]治疗,连续应用5-7次。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力定眩片口服(天麻、杜仲、野菊花、杜仲叶、川芎),由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Z61020139,规格为36/盒,每次5片,每天3次,连续应用1个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眩晕宁片口服(泽泻、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女贞子、旱莲草、菊花、牛膝、 甘草等),由桂林三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Z45020605,规格为18/盒,每日3次,每次3片,连续应用1个月。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发布的BPPV疗效评估标准[1]提出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2)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3)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1.5 疗效观察  治疗1周后对所有病人进行疗效评估,半年后和1年后进行2次电话随访,记录复发例数,以总结复发情况。

1.6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31        10          9            82.0

 

治疗组   53        40        10          3            94.3﹪△

 

与对照组比较,△P<0.01< p="">

2.2复发情况 

在随访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对照组失访5例,治疗组失访6例,剔除后两组复发情况比较见表2

 

2两组复发情况比较(例)

组别       n         半年后       一年后       总复发       复发率

 

对照组    45         10            8            18          40.0

 

治疗组    47        5            3             8          17.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p="">

讨论

目前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有耳石复位、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耳石复位是临床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采用耳石复位法无效,且复发率高。

BPPV属于中医“眩晕”病范畴,“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痰浊上蒙和肝肾不足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原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健运失职,痰浊内生,上蒙清窍,发为眩晕;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火气爆升,上扰头目,则发眩晕;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失充,亦可发为眩晕。BPPV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和肝肾功能密不可分,这也印证了肝肾不足是BPPV发病的基础原因之一。肝肾阴虚和痰浊上蒙往往交互为患,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眩晕宁片就是根据上述原理,将《金匮要略》的“泽泻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二陈汤”和《证治准绳》的“二至丸”有机结合化裁而成。方中泽泻、白术,泄浊益肾,健脾化湿为治疗眩晕之主药,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两药配伍,直入肾、脾二经,降浊中寓升清,力专而效宏,既可祛除痰浊水饮以治标,又能健脾益肾以杜生痰饮之源,故高学山称“泽泻利水而决之于沟渠,白术培土而防之于堤岸”,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泽泻汤具有利水、扩张血管、降脂、降压等药理作用,有报导本方具有减轻实验性豚鼠模型内淋巴积水程度和改善内淋巴积水造成的听力损害作用[4];二陈汤为治疗痰饮之基本方,与泽泻汤合用,则痰饮渐消缓散,不易复发;二至丸补益肝肾,再加菊花、牛膝清肝明目、引血下行。以上药物合用,标本兼治,补肾化痰,风止晕停。

本观察表明,和强力定眩片比较,眩晕宁片治疗BPPV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低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2]  Epley JMThe 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benign paroxysmai positional vertigo [J] Head Neck Surg1992107 399-404

[3]  Smont AFreyss GVitte ECuring BPPV with a liberatory maneuver[J] Adv Otolaryngol198842290-293

[4]  吴大正,曾兆麟,季敏.泽泻汤对实验性内淋巴积水的作用[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302103-1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