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郁证性心悸的治疗

2022年06月04日 898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话:

每人都有二颗心,一颗肉体之心,一颗精神之心,两者可以互相影响。不要以为心悸心慌心痛胸闷胸痛气短就是冠心病心脏病啥的,其实更多的是出于情绪不舒所致的心理之病而已。近年西医始有“双心”之说,而中医在二千年就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今天,医患双方都需要知道:你以为是心脏病,其实可能不过是郁证的表现罢了;你以为治疗的是心脏病,其实不过是郁证罢了。感谢人卫出版社将我的学术研究内容科普化。

——蒋健

以下转载自人卫中医


郁证性心悸的治疗


据统计,门诊患者心悸发病率达16%。我们需要从中将郁证性心悸识别出来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01 当代中医治疗


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类方药治疗心悸的临床报道颇多,既有以逍遥散、丹栀逍遥散、安神定志丸、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小柴胡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剂化裁治疗者,也有以疏肝解郁和/或安神定志类方药配合益气养血、活血化痰方药治疗者。


一些医家甚至强调心悸当从疏肝解郁论治,注重调和心神、重镇安神。以方药之效测证候之本质,提示所治当属郁证性心悸或伴有郁证性心悸(或心悸伴有郁证)。


安神中药有镇静中枢、调节自主神经作用,可通过维持交感、迷走神经内分泌稳态,降低自主神经异常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影响等途径,减少心房纤颤发生,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以及养心安神药酸枣仁、合欢花,镇静安神药龙齿等,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其机制与调控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关。


如同安神促寐与解郁疏泄类药物的药性有相通之处一样,安神定悸与解郁疏泄类药物的药性也有相通之处。



02古代中医治疗



历代医籍均有大量以解郁安神定志方药治疗郁证性心悸的记载。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心悸》载:“治产后忽苦,心中冲悸,或志意不定,恍恍惚惚,言语错谬,心虚所致方:人参 茯苓(各三两) 茯神(四两) 大枣(三十枚,擘) 生姜(八两) 芍药 当归 桂心 甘草(各二两)。”他如远志汤(《千金翼方·补益》)、大定心汤(《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方》)等,均运用了茯神、远志、酸枣仁、龙骨、牡蛎、柏子仁等安神定志的药物。


宋代《太平圣惠方·治心脏风虚惊悸方》载:“治心脏风虚,惊悸心忪,常多健忘,宜服茯神丸方。”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载:“心神虚怯,微兼痰火而惊悸者,八物定志丸。心气郁滞,多痰而惊者,加味四七汤。痰迷心窍惊悸者,温胆汤或茯苓饮子,甚者朱砂消痰饮。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简要济众方。若大恐大惧,以致损伤心脾肾气而神消精却,饮食日减者,必用七福饮、理阴煎,或大营煎,或大补元煎之类酌宜治之,然必宜洗心涤虑,尽释病根,则庶可保全也。”


以上列举文献记载的心悸,大多伴有情志性症状,所用处方均含养心安神定志及调理情志类药物。



03 现代医学治疗


镇静安神、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用于治疗郁证性心悸见诸许多临床报道。


例如,以盐酸氟西汀胶囊(百优解)、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症之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包括心悸),以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心脏神经症。


此外还有以疏肝解郁和/或安神定志方药,联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脏神经症之心悸,如柴胡疏肝散合黛力新、逍遥散合帕罗西汀等,均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END



【本文选自郁证发微六十论(全2册),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蒋健。人卫中医编辑整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