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折久治不愈,“骨不连”到底是何疾病?

2022年03月01日 82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林先生在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行X片检查,考虑左胫骨骨不连,行髂骨植骨术,术后出现左下肢下段肿胀,表皮隆起,继续抗炎治疗。久治不愈,最终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求诊。

入院后文根主任团队经过详细查体发现,左下肢可见窦道及破溃,皮温升高。初步诊断为:左胫骨骨髓炎。

文根主任指出林先生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在于感染,包括当地医院考虑的骨不连,均与感染有关。因此,彻底清创是治疗感染的基础,也是后续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除此之外,针对骨髓炎,还需要利用外科手术完成骨与软组织的重建。经过文根主任团队详细讨论后,决定采用“Masquelet技术”,即“骨诱导膜技术”进行治疗。该技术具有并发症少、骨愈合快、愈合率高等优点。

确定手术方案后,在与患者详细沟通及医护人员的精心准备下,医疗团队行左胫骨清创VSD+内固定去除术。术后5天创面炎症控制后,再行清创骨水泥填塞术。6周后,创面愈合,血常规、血沉、白介素等检查指标正常后行骨水泥去除+植骨+外支架固定术。术后骨折完全愈合。

经过多次手术后,林先生完全康复,回归了日常工作和生活。

文根主任介绍:当地医院考虑的骨不连,又称骨折不愈合,诊断骨不连,既需要考虑骨折愈合时间,又需要根据骨性愈合标准明确判断。国内较为推崇的是,骨折超过8个月未愈合即为骨不连。因此,当地医院在结合X片检查后,考虑骨不连,但不能明确诊断。

术前


术后

文根主任指出,当地医院考虑的骨不连,具体分类应为感染性骨不连,涉及感染和骨不愈合两大难题,同时常合并骨与软组织的缺损、骨外露、窦道形成、肢体畸形、多重耐药菌感染和邻近关节僵硬等问题,具有愈合率低、治疗周期长、致残率高等特点,是骨科领域中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目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原则主张先采取彻底清创,待感染控制后再行骨重建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清创植骨、带血管蒂游离组织移植、 Masquelet技术和 Ilizarov技术等,但当前关于最佳治疗方法尚无共识,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拓展阅读

骨不连

骨不连是骨折的一种并发症,指骨折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停止愈合,形成假关节,肢体活动时骨折部位异常活动,疼痛不明显的疾病。常见于长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不易治愈的疾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治疗重点在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恢复局部血供,填补骨缺损及促进成骨等。

骨不连的定义涉及影像学检查、不愈合时间及动态观察时间等多个方面。目前国际上更推崇将骨折超过9个月未愈合且连续3个月没有明显的进展性愈合迹象定义为骨不连。由于临床上对骨不连早期诊断和治疗缺乏研究,且骨不连患者常需要手术治疗,所以临床上对骨不连的诊断较为谨慎,而明确骨不连诊断后再治疗则预后较差。定义骨不连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普遍认同的概念具体分析骨折愈合情况来指导临床诊断,而不是框架概念来限定诊断。对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病例,由于骨折端被内固定遮挡,通常需要借助CT、MRI等的原始数据进一步数字化处理后来精确判断骨折愈合情况。

骨不连形成的原因众多,例如:遗传、系统性疾病、吸烟、酒精、药物和局部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等。骨不连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空间,当药物及机体免疫难以控制细菌生长时则在局部形成感染灶,加大治疗难度。感染性骨不连在胫骨多发的原因是,胫骨的前内侧缺乏肌肉覆盖,骨折后常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甚至软组织缺损,导致胫骨骨折后易出现感染和感染性骨不连。

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是以消除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地恢复关节功能为目的,因此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Masquelet技术分为2期

  • 1期在解决感染的基础上形成诱导膜,彻底清除感染的骨与软组织、植入骨水泥形成诱导膜目的是营造无菌腔隙,同时为二期植骨及愈合创造条件。

  • 2期一般在6-8周后进行,植骨术前需停用抗生素2周以上,降低系统用药对术中取材细菌培养的影响,同时评估临床与血液炎症指标。感染、再骨折、肢体不等长是该技术的三大并发症,因此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注重术前评估非常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