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医学科普创作:我的执着 我的路

2016年08月05日 52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时至今日,想起大学期间在老师鼓舞下写下的第一篇医学科普,依然思绪万千。

       而今,我成了自媒体平台医学科普的创作者,以及一些医学杂志的约稿者。这条医学科普创作之路,对我开始有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

       从遥远的大学时期尝试在天津日报旗下《每日新报》写下的第一篇科普,到2015年11月份注册《今日头条》,至今,我已经在腾讯企鹅自媒体平台,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讲一点皮肤科普》都取得原创标签和不错的成绩。半年时光,我已经写了近数百篇文章,文章总阅读量近5000万人次。

       半年时光,对于一个人的改变看起来不起眼,但点滴的创作下来,再重新审视这种改变,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科普结缘

       有人问我:“门诊那么忙,你是怎么走上医学科普创作之路的?”每当这时,我自己细细回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最早时期,应该是大学期间。真正开始创作医学科普,是在2015年11月,在今日头条。如今,七八年时间过去,隔日良久。

       想起最初创作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也是一个机缘。

       那本是我无比平常休息的一天,有幸邀约参加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那时的我,并没有开始创作医学科普,纯粹是冲着网红医生和对头条号的新奇而去。那时候的今日头条,基本上多也是新闻热点和猎奇,医学科普领域里,也并有特别多的医生入驻。但是,头条号对原创作者的大力支持,让我一时兴起——我也自己创作专业科普?刚刚萌生这个想法,便立即笑自己多么天真,我一个理科生,写的出妙笔生花的文章吗?但是,头条号创作者大会给我带来震撼,一种想法一直盘旋在我的大脑,不尝试怎么会有结果呢?回来之后,当晚,写下了我第一篇医学科普文章。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文字的创作。迈出第一步容易,但少数的阅读量似乎做着一件感觉徒劳无功,事倍功半的事情。现在回头在看第一篇科普,当然有很多稚嫩和文字可推敲之处,但随着第二篇,第三篇的接连创作,和一篇近数百万的阅读量,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助力。医学科普的创作,让我看到了门诊时间以外的世界和空间,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以及每日在头条号平台上看到的迥异的价值观的展现,和各种领域里见解独到的文章和人生历程。更重要的,平日门诊里见到的各种各样的病例和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匿名出现在我的皮肤性病科普里。白纸黑字的创作中,让我在书写一些病情的时候,为了确保正确性,时常不得不去翻看皮肤科专业书,不知不觉中也更有利于我的门诊临床诊断。

       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每天的患者,除了皮肤病人,就是性病患者。见惯了各种各样的病情,见惯了各种各样的患者,有青少年嚎啕大哭,有成年人自暴自弃,有丈夫让隐瞒病情,有妻子让保护隐私......而面对每一位性病患者,聆听他们际遇,种种感触都丝丝缠绕着我的心。看到患者及家属太多的痛苦,我希望无论是心灵上还是身体上正遭受痛苦与折磨的人免受欺骗,正确对待,以免延误病情。

       毕竟,性态度和性病的的问题,有人是犯错,有人是无辜。但无论怎样,他们正在承受痛苦。看到花季少女诊断的二期梅毒,看到几岁儿童被传染的尖锐湿疣或是淋病,看到阳光少年因为一次冲动患上艾滋病,我仿佛看到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地狱窗口,看到生命的灵魂垂死挣扎,这些现象经常困扰着我,让我沉重。在良多思索之后,我希望我作为一名皮肤科医生,能义务为大家普及皮肤性病知识,为患者解疑答惑,让患者少走弯路。

       所以,在我的今日头条号里,有北京的大风天里,一个打工男人来到我的诊室,没有治疗没毒的费用;也有双性恋的大男孩,蹲守在酒吧门口发放预防艾滋守则;那些《足疗店空巢老人寻花问柳得了尖锐湿疣》,《二岁婴儿无辜被父亲传染淋病》,种种病例标题并非创作假想,也许前一刻你在鄙视这些患者,后一刻却因没有实施保护击鼓鸣冤。当听到揪心的剧咳和痛苦的呻吟不绝于耳,看到整个诊室氤氲着凄凉的气氛,我想为这些性病病人做点什么,想为正在有性生活以及准备进入性生活的人们做点什么。为此,我在头条号创作了性科普,和性相关的一切,以及和性病相关的文章。

       很快,继今日头条之后,我又开始了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讲一点皮肤科普》的创作,相比于头条医学科普文章的繁杂,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里,开始垂直科普,以及开设一点资讯,腾讯企鹅自媒体平台、微博进行创作,这几种方式多管齐下,带着我看到了我专业领域里更多的皮肤性病问题。

写作历程

       医生不同于别的职业,每日里的门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例,看的人多了,见的病多了,总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反思,当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在内心积累的越来越多,想要抒发的渴望也想在一个渠道里泄之千里,这些如雨后春笋兴起的平台,就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

       但我是一个理科生,一直以来,在我的理念里,一直觉得写作和我是不会沾边的。我觉得码字的世界里,是一个遵循丛林法则的地方,文字的世界,需要的才华横溢的人。所以,很久的时间里,我一直觉得我可能写再多的文章都不会有人关注。

       但事实上,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人的积累。当你开始对某个事物有莫大的兴趣的时候,想不认真就难。从最初的科普创作文章,不知道从何下笔,从哪个角度入手,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我的内心涌动着很多的情愫和情感,我迫切的想写,我要写。遇到阅读量低的时候,我安慰自己,没事,厚积薄发,再少,也有人看,就是一种鼓励。遇到阅读量爆棚的时候,窃喜之下,我告诫自己,要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好的科普。写作的时候,我无需思考如何用文字去渲染和文字的表现力,就用最简单的方式和逻辑来记录我的门诊感受,在这个过程里,对我唯一重要的,就是坚持,重复,再坚持。

       从坚持创作今日头条的数百篇文章之后,我开始更加听从内心的表达欲望,我看到的人,看到的病,我心里想说什么,我就把它写下来。

       有趣的事,我的一些文章开始获得了一些朋友的喜欢和推荐,在我不断的坚持之下,很多文章的留言和赞赏开始增多,推荐量也开始蹭蹭的往上蹿,粉丝量也开始蹭蹭蹭的往上涨。这让我感觉到了我创作的价值,也让我得到了网络世界里读者们的肯定,原来我并没有我想象的不能提笔,甚至,我觉得我有了更好创作医学科普的潜力。虽然一篇文章里有不同的哈姆雷特,但是无论是赞赏还是责骂,让我看到了更多的民间高手,面对截然不同的评论情绪,我安慰自己,要坚持自己,因为,我创作科普的初衷是为了记录自己,而不是取悦众人。我要做的,就是公正记录病例和内心,不偏颇,不谩骂,不泄露。

       比如,在今日头条我创作的一篇科普中,受到了网友的口水战,激动之余,我还是会反思网友们批评的点,顺便把留言评论里有价值的点梳理出来,开始适当的改变语言或者表现方式,事实上,无论是文章的差评与好评,都成了我医学科普创作之路上有利的垫脚石,极大的激励了我更好的创作。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以成江海。我开始变换风格和方式,我可以让开头更加吸引人,或者让结尾更加段子化,中间的文字也开始流畅文学起来,偶尔心血来潮,文思泉涌的时候,还会冒出来一些小佳句,还会收获网友读者们的赞赏和点赞,慢慢的,再读后来的文章,突然发现竟开始有了质的转变。这时,也开始有些心理杂志开始关注到我的文章,开始找我约稿和创作,这对我来说,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如今看来,我的坚持和创作的平和之心,是我走到今日最宝贵的经验了。

       而今,随着我个人微博粉丝的增多,以及果壳网分答的推出,我开始了使用分答,利用时间盈余来回答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大多数网友提出的问题,创作出大家关心的科普。粉丝经济里,秒拍推出之后,我开始每天下班之后,开始秒拍,录制小视屏,每小时几十万的播放量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让我开始更注重于个人品牌的积累和塑造。

路刚开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清楚的知道,我的文字依然稚嫩,我的观点,或许值得商榷。我会在医学这条道路上,继续坚持这条属于自己的科普之路。哪怕荆棘丛生,哪怕没有硕果,但我会一直走下去。毕竟,人的一生中,能从事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概率只有万分之一。每个人生存于世上,都有自己的一分才能,但才能的挖掘与展现却是一个机缘机遇的过程。

       我很幸运,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医生工作,也很感激这么多的自媒体创作平台,给我一个可以学习,充满挑战,充满挫折和满足感的一个过程。虽然白天门诊,但是我依然会坚持我的医学科普创作,因为我喜欢充满感情,渗透内心的文字,渴望自己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普创作,能够充当医生病患传递的桥梁,把我关心的“当下”“过去”和“未来”,可以把无穷无尽,不可思议的病例,涂抹到我医学科普创作的白墙上,而我,也会更加多的阅读医学群书,并积极的吸收精华,更好的精进自己的医术,可以解除更多病患的痛苦。

       而写作时,我也心怀敬畏,满腹虔诚。我渴望,用我真诚的文字可以照亮网友读者的内心,我渴望创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科普。最后,想用阿甘正传里一句话作为结束“Stupid  is  as stupid does,”“Just do  what you  want  to  do.”

       而我的医学科普创作之路,刚刚开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