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非手术治疗

2018年08月24日 78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在查体时发现,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基础:
  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最普遍的说法是血管发育异常致血管海绵状扩张。

    肝血管瘤大小不一,常位于右叶,单发多见,也有多发类型。肿瘤呈紫红色或紫蓝色,质多柔软,境界清晰,切面呈网状。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增长速度有关,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腹痛、腹胀等,少数巨大者可有黄疽、贫血出血倾向,血管瘤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内出血者罕见,但巨大血管瘤或临近肝表面的血管瘤外伤后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 
     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一些恶性肝脏肿瘤鉴别,特别是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细胞癌也是富血供肿瘤,大多发生于存在基础肝脏疾病的个体,查明有无肝脏基础病如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同时检查肿瘤标志物、CT延迟强化可以鉴别。

       血管内皮细胞瘤少见,介于良性肝血管瘤与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两者之间。

      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主要是由充满血液、扩张的血窦组成,末梢栓塞剂停留在这些血窦中形成血栓,血栓机化可使肿瘤转变为纤维瘤样结构,还可引起血窦内皮细胞破坏、闭塞。这样肿瘤就会缩小,达到治疗作用,部分患者可不复发。如果肿瘤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建立,肿瘤可再增大,这时可重复栓塞。常用的栓塞剂包括平阳霉素、微球、弹簧刚圈、血管闭塞剂等。我们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栓塞剂。

        介入治疗是治疗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优点是适应证宽、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只要正确掌握技术,安全性高。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消化科李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