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以人为本” 合理开展“脊柱肿瘤”的诊治工作

2018年10月09日 82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脊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人体有33节椎骨,97个以上的关节(包括少动关节)及无数的韧带,许多的神经,血管分布并经过其中及其表面。有别于其他骨骼组织,其胚胎来源于中胚层及外胚层(脊索)。其组织结构类型包括:骨、软骨、脊索、肌腱、韧带,周围及中枢神经,脂肪,造血组织,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及滑膜,这些组织均具有潜在发生良性或恶性肿瘤的危险,同时脊椎又是转移性肿瘤的容易侵犯的部位。经常病变是复杂的,多变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娄朝晖

一、脊椎原发肿瘤及其分类

脊椎原发良性肿瘤有血管瘤,骨样骨瘤,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血管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根据Schmorl的大量尸检材料,其发生率为10.7%,好发部位为胸椎,其次为腰椎,颈椎及骶椎。骨样骨瘤及骨母细胞瘤为良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及脊椎后部附件部位,骨样骨瘤也是青少年疼痛性脊柱侧弯原因之一,骨母细胞瘤具有侵袭性改变,很难于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为局部侵袭性良性肿瘤,发生率为10%,不彻底手术及病理骨折后,少数可以出现转移。动脉瘤样骨囊肿常发生于脊柱,腰椎较常见,病变易扩散至邻近骨组织。和良性肿瘤相比,发生于脊柱的恶性肿瘤更为常见,约为5:1,其中以骨髓瘤及转移癌更为常见,转移癌在脊柱肿瘤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发生最多的部位为胸椎,腰椎及颈椎,x—ray片现为单个或多个溶骨性改变,成骨性改变较少,迅速增长的肿瘤组织可导致病理骨折或脊髓压迫症。原发骨肿瘤的分类方法较多,也不不统一,基本上是接骨肿瘤的起源的组织病理学分类的,表I介绍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

二、脊椎肿瘤的临床表现

椎骨肿瘤的首发症状多数为背部疼痛,这在成年患者中占95%,在儿童占8%,以后逐渐出现神经损害。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疼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局部疼(Local pain):见于大多数病例,主要是由于肿瘤生长引起椎脊骨膜张力增加所致,多呈持续性、进行性,不受运动或休息影响。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椎体膨大,无椎体塌陷或脊柱畸形。

(2)脊柱疼(spinal pain):主要是脊柱结构异常所致,疼痛可随运动而加重,随休息而减轻。影像学检查常可发现椎体塌陷,变形或脊柱畸形等。对于这类患者单纯的放疗,常常不能缓解疼痛,常需外科手术稳定脊柱清除病灶,才能减轻或消除症状。

(3)根性疼(radicular pain),主要是由于肿瘤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所致,通常为持续性,运动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常分布在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常伴神经功能减退。由于神经根受压,故需外科手术减压或切除病灶,重建并稳定脊柱。但也有些病变对放疗或化疗敏感,单纯应用放疗或化疗也可缓解疼痛。神经损害症状一般于疼痛持续数天~数周后出现,但在少数病例,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也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多数情况下,一旦出现神经损害症状,病程即迅速发展,可在数小时~数天内出现截瘫。

三、脊椎肿瘤的诊断

脊椎肿瘤常引起脊椎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等,继而造成脊髓,脊神经的不可逆损害,形成截瘫等,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飞速发展,脊椎肿瘤的治疗水平也有长足的进步,脊椎肿瘤若能早期诊断,9l%的病例有可能保存行走功能。而截瘫超过24小时,则恢复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早期诊断就极为重要,对于下列情况要注意脊椎肿瘤发生的可能性:(1)肿瘤患者新近出现脊背部疼痛,(2)若无肿瘤病史,但新近出现局部疼痛或根性痛(特别是位于胸背部),并伴有脊柱触痛,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者。对所有可疑对象均需进一步检查。CT,MRl, SPECT,肿瘤标志物检测均为有效检查手段。鉴于转移瘤中,30%~49%具有多发转移灶,有的学者提出应对所有的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脊柱影像检查,尤其要注意胸、腰段。为了明确诊断,可在CT引导下行套管针刺或细针抽吸活检,前者的准确率为93%,后者为80%。为了避免

穿刺过程中肿瘤细胞的扩散以及肿瘤细胞沿针道的转移,许多学者提倡在CT引导

下,经椎弓根的穿刺活检,取样后可用骨水泥填充针道,避免肿瘤细胞的直接扩散,种植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切开活检,明确诊断。

四、脊椎肿瘤的外科分期及治疗

Ermeking等于1980年提出了骨肿瘤的外科分期系统(surgical staging

system),并在1986年予以补充修订。此系统已被美国肌骨系统肿瘤学会采用,

各国骨肿瘤中心同意,它为临床选择进行保肢手术提供了依据,极大地提高了骨肿瘤的诊治水平。由于椎骨解剖的特殊性,很难将Ermeking分期系统应用于脊柱肿瘤,这样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外科分期分级,导致了脊椎肿瘤分期模糊不清,同样也出现了外科手术命名及其治疗过程的混乱,这样给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以及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鉴于以上原因,意大利学者Weilnstein,Stefano Buriani和Roberto Biagin参照Enneking外科分期,于1998年提出了一套新的脊椎肿瘤分期分级方法,国际上简称为“WBB”外科分期,该分期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赞许,1999年欧州脊柱外科年会及北美脊柱外科年会上均提倡在以后的工作、研究中使用“WBB”分期系统,并进行规则的外科手术。“WBB”外科分期的过程是这样的,在椎骨的横断面上,以椎骨的棘突为(0点,12点),以脊髓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将椎骨分为十二等分,分别编码为l至12区。软组织依据距脊髓的远近分为五层,分别为:A:椎骨外软组织,B:椎骨上软组织(浅层), C:椎骨上软组织(深层),D:硬膜外软组织,E:硬膜内软组织。纵轴上肿瘤的侵犯范围可以根据相应椎骨的节段确定之。这样根据肿瘤在横断面上的分区,对周围软组织侵润范围以及纵轴上侵犯深度,再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很容易即可确定肿瘤的分期。

对于脊椎肿瘤的外科治疗,Weinstein等建议使用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的肿瘤学命名法:1:病灶内切除术,手术限于瘤灶的解剖间室内。2:边缘性切除术:沿肿瘤周围反应组织,即假包膜进行的外手术切除。3:广泛性切除术:分离切除肿瘤在其假包膜外并附带一层连续健康组织。4:根治性切除,即完整地切除肿瘤及其所在的解剖间室,由于脊髓,神经根的存在,对于脊椎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5:姑息手术,出于改善功能,减轻症状目的进行的手术,如脊髓减压术,稳定脊柱的各种手术等。当诊断明确,脊椎肿瘤的外科分期确定后,具体的术式有:1、边缘性或广泛性椎体切除术,适应于4区到8区,或者5区到9区至少一侧椎弓根未被侵犯,Weinstein认为前路,前外侧途径优于后路途径;2:边缘性或广泛性沿矢状径半椎骨切除术,适应于3区至5区,或者8区至10区肿瘤;前一后路联合手术较适宜,一般先进行后路切除,然后改变患者体位进行前路手术。3:边缘性或广泛性后弓切除术:适于10区至13区肿瘤,一般通过后路途径进行。

五、脊椎骨转移瘤

脊椎骨转移瘤也称脊椎继发性肿瘤,是指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多为腺癌)

经不同的途径转移到脊椎,不断扩增形成原发瘤的子瘤,它不包括邻近组织对脊椎的直接接触。临床上多见的是脊椎转移瘤常常首先引起症状,从而早于原发病灶而被发现。脊椎转移留多发生在中老年人,40~60岁者占半数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脊椎转移瘤发病较高,在北美死于肿瘤的病人中,脊柱转移病灶的发生率为40%,其中约有5%形成硬膜外脊髓压迫症,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甚至截瘫等。脊椎转移瘤多来源于腺癌,原发灶的部位按发病率的高低依次为肺、乳腺、前列腺、’肾、膀胱、甲状腺、胃肠道,其中前三者占发病率的80%以上,另外还有淋巴瘤、肉瘤、黑色素瘤等,儿童脊椎转移瘤的部位常为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淋巴瘤、肉瘤(Ewing氏肉瘤,骨源性肉瘤,横纹肌肉瘤等)。脊柱转移灶多发生于胸段(70%),其次为腰段(20%),颈段或骶段较少(约10%),椎体受累者占80%以上,几乎所有病例至少累及脊柱的二柱㈣,35%累及三柱,脊柱转移瘤中,多发灶的发生率为30%,有的学者报道达49%,多发灶与原发灶的部位有关,其中肺癌最常见。在一组100例脊柱多发瘤灶中,64例为两处病灶,26例为三处,10例为四处以上”。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技术的发展,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许多学者主张:当发现脊柱转瘤引起明显“脊柱不稳”时,或放疗、化疗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即手术矫形;手术目的主要有1.根治性切除病灶;2: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明确方向;3:缓解病症,保护脊髓、脊神经功能;4:稳定脊柱

手术一般限于患者预后较好,且为单个或二个相邻节段病灶[18]。超过二个节段的椎体切除,因压力太大,术后很难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关于手术时机,以前有学者认为全瘫超过72小时,术后几乎不能恢复神经功能。近年来认为一旦载瘫超过24小时,则恢复可能性很小因为脊椎转移瘤中80%以上椎体受累,故不少学者提倡前路椎体切除减压术+脊柱内固定术。Gokaslau等对一组72例胸椎转移瘤进行前路经胸椎体切除减压术,并用甲基丙烯酸树脂重建椎体,交锁钢板和镙钉前路固定。术后绝大多数病例(60/65)疼痛缓解,半数以上(17/33)术前肢体无力但能行走的病例恢复正常肌力;13例术前不能行走的病例中,10例恢复行走,3例肌力改善;2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lO例轻微;1个月内的死亡率为3%;1年生存率为62%。Cooper对一组33例胸、腰段病灶进行前路经胸或腹膜后椎体切除减压术,并根据脊柱损害位置程度选择固定方法,也取得了满意后结果。由于脊椎转移瘤病人常有脊柱的三柱受累或明显脊柱不稳,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多不能充分暴露肿瘤或充分固定脊柱,因此Sumdaresan等推荐前一后路联合手术,在该学者的资料中,82%的患者术后病情改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2年生存率为46%gj于后部椎骨病灶,且偏于椎弓者以及不适宜前路经胸、腹手术,或不适宜前一后路联合手术者,Akeyson等选用双侧后外侧经椎弓椎体切除减压手,并用甲基丙烯酸树脂重建椎体,Lugue棒后路固定,术后多数病例疼痛缓解,症状改善。对广泛脊转移灶,体质衰弱,预期寿命有限的病人,Weller等建议选用相对安全,创伤小的手术一单侧后外侧经椎弓减后术(不固定)。另外有些学者还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脊椎转移瘤,如术前栓塞术,立体定向外科技术,内窥镜铺助手术等。

关于脊椎转移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很多,一般认为,发病急,进展快者预后不良;病程长者优于病程短者;治疗前能行走者优于不能行走者,单椎体病灶者优于多椎体病灶者;肾癌优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乳腺癌优于肺癌。一旦截瘫超过24小时,则恢复可能性很小。在后路手术+脊柱内固定术的资料中,6个月的生存率为5l%,1年的生存率为22%。在前路手术+脊柱固定术的资料中,1年生存率为60%~62%,在前后路联合手术+脊柱固定术的资料中,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2年生存率为46%。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儿童病例的预后相对良好,经治疗(手术治疗、化疗)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在一组20例儿童脊柱转移瘤资料中,6例(其中5例为神经源性肿瘤,如星形细胞瘤)术后生存到48~108个月。此外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和白血病浸润灶的化疗效果较好。故此Sinha等认为,对儿童脊柱转移移瘤,特别是继发于神经源性肿瘤者,应采取积极治疗的态度。

六、重视脊柱肿瘤的综合治疗

从第五节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脊椎骨肿瘤的治疗,尤其转移瘤的预后是很难令人满意,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1:缺乏严格按“WBB”分期,进行规范的手术切除。2:缺乏针对性的化疗、放疗等,即综合治疗水平较低。从另一方面讲肿瘤的化疗、放疗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今后的外科治疗也需要利用这些成果。良性脊椎肿瘤一般不需要任何化学治疗,对恶性肿瘤,由于手术的限制及放射治疗剂量的局限性,化疗有其重要的一方面。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后不断发现,特别是靶向治疗药物的快速发展,使许多过去人为无法控制或治疗的恶性肿瘤能得以控制,改善或延长病人的生命,联合用药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及对正常细胞的的杀伤力。结合手术,放疗,免疫治疗等,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1.化疗要用于:1: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小圆形细胞肉瘤,多发骨髓瘤,非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犬文肉瘤等,可单独使用化学治疗或结合其他治疗方法。2:对化疗中度敏感的肿瘤,如某些转移癌。

2.各种肿瘤刘放射线敏感性的差异,取决于肿瘤的组织来源,肿瘤细胞群的增殖动力学,如细胞在M期(丝状分裂期)对放疗了敏感,细胞在S期对放谢线最不敏感,亦与其基底结构和血液供应状况有关,还与其周围的氧浓度及肿瘤内的“乏氧细胞”的多少有关,此外,还有病期早晚,肿瘤大小,肿瘤的部位及患者全身情况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按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分为下列三种情况1:对放射线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骨髓瘤、骨未分化网织细胞肉瘤(尤文肉瘤)等,一般照射20一40Gy(2000~4000rdd)后即可使肿瘤消失。2:对放射线中度敏感的肿瘤,如血管瘤,骨巨细胞瘤等。3: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如软组织肉瘤及肉瘤等。

七。“以人为本” 合理地开展开展“脊柱肿瘤”的诊治工作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对于单发的肿瘤,还是要遵照“WBB”分期分级原则严格地按照“脊椎肿瘤”的“分期”进行规范的外科手术,同时根据肿瘤的病理诊断进行更具体化,针对性更强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2.重视脊柱肿瘤的“微创治疗”

某些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血管瘤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微创治疗可以取得治愈的效果,值得推广。

3 合理地开展新的治疗技术,提高综合治疗水平,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2009年以来,我们对于19例高龄,怀疑脊柱肿瘤而又不能进行“根治性肿瘤切除”的患者行后路肿瘤部分切除,椎体成形,加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瘫痪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患者手术后配合放疗,化疗,生存已经超过5年,

4 “以人为本” 合理地开展“脊柱肿瘤”的诊治工作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常见到的是,很多人一发现自己或者亲友得了“脊柱肿瘤”,特别是恶性的转移瘤,立刻认为没有希望了,很多人就此放弃了治疗。应该说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是残酷的并且不人道的。综上所述,很多肿瘤是可以取得的较好的疗效的,多发的转移瘤经过系统的治疗也是可以显著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这是公认的治疗结果。在反对悲观主义倾向的同时,临床医生应该着重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水平,应该注意防止对肿瘤病人的过度治疗,好的治疗是“恰到好处的,合适的”治疗,“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贯彻诊疗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