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高血压最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

2024年05月29日 5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目前,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20-30%之间,但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还只停留在50%左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高血压的认知。本文就高血压最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旨在共同提高对高血压的进一步认识,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已确诊,但不愿意正规服药,认为高血压药物副作用大,相信民间偏方、保健品、降压表或者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例如有人就吃芹菜汁来降压,殊不知,这些偏方、保健品、降压表和降压食物是有轻微的降压作用,也许一些轻微的高血压是有治疗作用,但如果用于比较重的高血压的治疗显然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里要强调的是:高血压药物是有一些副作用,但相对于高血压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2、高血压病人对降压治疗必须正规用药缺少认识,很多人认为今天血压不高就可以不用药,比如量到血压120/80mmHg,就可以不用药,再吃会降的更低,而明天血压高了,那就赶紧吃药,一片不行就两片,一种不行就两种,其实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需要10——14天才能发挥最佳疗效,不正规服药的结果是出现血压忽高忽低,波动较大,加速和加重了对耙器官的损害,所以不注意这个问题,造成血管壁的损伤非常严重,曾经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患者平时总觉得好好的,有一天突然住院,竟然年纪轻轻,发生了脑血管意外;
        3、如果发现高血压尤其是比较高的血压,心里非常紧张,吃了一片降压药后,一量血压还挺高,于是自作主张再吃一片,两片不行再加一片,甚至于三片、四片,于是造成血压突然降得很低,比方从180mmHg的血压,突然降到130mmHg,虽然130mmHg算正常范围的血压,可是病人因为血管基础不好,动脉的血管狭窄,血液循环反而一下子适应不了,造成了患者头昏、心悸,严重者甚至并发了脑梗,临床这样的病人经常见到;所以对于血压比较高的老年人降压的速度不能过快过大,一定要平稳地降下来,再高的血压一日内的降压目标不能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二以下。且目标血压不宜定得过低,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血压能降到159以下就可以了,不必追求更低。
         4丶高血压有家族遗传倾向,有些人有家族史,加上生活习惯又不好,所以30多岁就患上了高血压,150mmHg或160mmHg,觉得父母患有高血压好像也没有大的影响,所以认为自己年轻不用治疗,这样的病人照常会造成心脑肾血管的硬化,对于未来的生命质量大有影响;所以高血压必须强调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越小;
        5丶有一部分人认为,高血压没有症状不用管,有的人对血压的耐受性比较好,虽然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但没有临床症状,不头晕、不头胀,肢体也不麻木,所以就认为什么要吃降压药,降压药又贵,而且造成胃的负担,又毁肝脏,不用降压药。在临床经常遇到这种人,以前被告知有高血压,但没有经过正规的降压治疗,结果突发脑溢血。因此,只要确诊为高血压,就必须要正规治疗,没有症状不能作为高血压的不治疗的理由;
       6、高血压不需要动态监测,比方早上吃药,上午9点测量血压正常,所以认为该患者血压正常,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是夜间血压增高型,由于没有注意夜间血压,好多有晨峰高血压或者后半夜以后血压可出现逐渐升高的情况,此类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发生了脑血管意外的也不少。所以有条件的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即使当地医疗条件不允许,那么也可以在夜间测量个几次血压,以免夜间血压升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