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全科医学健康发展

2018年10月09日 866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全科医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面向社区、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康复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全科医学的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地维护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医学的很多理念和全科医学有着相通的地方,比如突出临床实用性、诊疗简便性和服务个体化,立足于社区和家庭,强调预防为主,重视医患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等等,中医学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对促进全科医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武继涛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毒株的变异也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对病毒感染性疾病仍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疗法。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突然爆发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而中医在对抗病毒感染方面经历了2000多年洗礼,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特点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扶正祛邪,正确把握扶正和祛邪的时机和度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前提。

二、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主要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由于人体自主神经分布广泛,当其功能紊乱时产生的临床症状往往呈现多样性,且与器质性疾病的症状相似,易被误诊为器质性疾病,造成治疗效果不佳。功能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

神经系统轻者出现反复发作性头痛、头晕、眩晕,伴有恶心呕吐。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脑血管痉挛所致。严重时出现睡眠障碍、易紧张、易激动、多思、多虑、恐惧感、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出现忧郁症状和厌世情绪。

心血管系统轻者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血压波动,舒张压增高,脉压差降低。重者出现心律不齐,频发各种类型的早搏。

胃肠道轻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重者由于胃肠道痉挛,会有阵发性腹痛、欲便感觉以及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等症。

其它症状主要有肌肉酸痛,四肢无力,行走困难,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等。功能性疾病症状常为阵发性或周期性发作,与人的情绪变化、月经周期、外界刺激、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疾病的核心是“调和”。通过调和气血、阴阳、脏腑、经络、情志等方面,以达到恢复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

三、慢性退行性疾病

慢性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细胞受损,使组织器官随之受损,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缺陷与衰退。在人的衰老过程中,细胞新陈代谢的原料严重不足,使细胞受损,组织器官受损萎缩(称为退行性变化),从而导致体内多种生理功能障碍,产生各种疾病。如因关节硬化发炎,心脑血管硬化;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循环障碍;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神经器官受损,大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变,多巴胺分泌不足;皮肤系统老化病变;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原因导致的各种疾病:老年性关节炎、冠心病、肾脏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银屑病以及感冒、细菌感染等这些因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而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的疾病。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是解决这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有力武器,国家应在这些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四、免疫紊乱性疾病

在免疫系统中有免疫抑制作用和免疫增强作用,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此起到自身调节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致过高,也不致过低。当免疫调节失调时,如果免疫功能过低,就会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性疾病,如感冒、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如果免疫功能过高,就会出现免疫功能过高性疾病,如超敏反应(过敏反应)等;如果免疫功能紊乱,就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某种原因,自身抗原发生变异,自身免疫系统就会对变异的抗原产生识别和排斥反应,此时可以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

近年的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免疫紊乱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势,能够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增加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近十年我们开展的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也充分说明中医药能够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五、中医临床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包括针法、灸法、推拿、外治法等。针法类包含体针疗法、放血疗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足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梅花针疗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穴位疗法、针刀疗法、艾灸疗法、火罐疗法、刮痧疗法等。灸法类:“灸”是指艾灸,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体表穴位上熏蒸、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驱邪、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消肿散结等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法。按摩疗法也属于“手法类”,其中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整脊疗法、捏脊疗法、背脊疗法、按摩疗法、拨筋疗法、护肾疗法、按揉涌泉穴、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按摩足底的涌泉穴能够起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功效。中医外治疗法:也叫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竹灌疗法、药摩疗法、天灸疗法、盐熨疗法、熏洗疗法、药浴疗法、香薰疗法、火熨疗法、芳香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中药蜡疗、敷脐疗法、蜂针疗法等。

六、单方、验方

单方、验方是中医的特色和灵魂之一,也是中医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使单方、验方蕴含丰富的内容,也是中医继承的主要内容之一。几千年来在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广大农村和基层,应用非常广泛。在疑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比如,在六十年代有一病人,患脱骨疽,几家大医院诊后意见一致:截肢。后来,一个赤脚医生用了4个月时间用单方完全治好了,避免了截肢带来的问题。

总之,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朵医学奇葩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正是有了中医的参与,全科医学才更加具有生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