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喝水不仅仅“塞牙”了,还头痛,怎么办?

2016年12月23日 612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这些疼痛与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如长期伏案工作带来的颈椎腰椎痛,精神压力大引发的头痛等。冬雷脑科专家提醒,疼痛也是一种病,不能自己买点止疼药了事,更不能“忍一忍就过去了”,要积极治疗,和医生共同管理疼痛。

      一周前,家住浙江的范女士风尘仆仆地来到上海冬雷脑科宋冬雷教授的特需门诊看病。范女士今年60岁,患上面部剧痛的毛病已经有8年了。8年来,范女士总是觉得右侧牙齿、面颊部、耳前剧烈疼痛,这种疼痛是之前从未体会过的,发作起来像刀割一样,而且从牙一直痛到了头顶,右半边脸更是碰都不能碰,刷牙、吃饭、喝水、说话,甚至有时候连盖被子的时候不小心碰了脸,也可能引发剧烈的疼痛。

      除了病痛的折磨,对心理的打击更大,因为一天到晚担心疼痛会随时袭来,范女士变得沉默寡言,不想吃饭,生活质量大受影响。后来几近辗转,范女士终于在当地医院确定诊断得了“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当地医生告诉她这个病无法根治,只能吃药缓解。之后,范女士也试过西药、针灸、中药、民间偏方等方法,钱花了不少,可都没用。通过熟人介绍,范女士的家人了解到,现在三叉神经痛 已经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的方法彻底治愈,于是找到了冬雷脑科。

      宋冬雷教授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会有硬化改变,加上一些年龄相关的退行性变化,易导致血管和神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并形成压迫。这也是三叉神经痛中老年人高发的原因。

在做了三叉神经的特殊MR(磁共振)检查后,发现了一条称为“小脑上动脉”的血管压迫了三叉神经。根据这种情况,宋冬雷教授为范女士做了微创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部疼痛就消失了,久违的笑容也重回范女士的脸上。

       三叉神经疼痛和面肌痉挛同属于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范畴,80%的原因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发出的分支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或面神经,通过血管的持续搏动刺激神经异常放电从而引发面部疼痛或面肌抽搐。目前治疗措施包括卡马西平药物口服、微血管减压手术、射频消融、γ-刀、无水酒精注射等多种手段。一般首选药物和(或)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诊断并不困难,加上核磁共振(MRAT)检查如果高度怀疑是由于血管压迫引起,那么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有效性将可以达到90%以上。另外我们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理念,通过全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不仅增加手术疗效而且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

      天下第一痛虽然不可预防,但一定是可管理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