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降低血肌酐最关键的是这3点!

2022年05月26日 83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肌酐升高是慢性肾病进入到肾功能损伤中期阶段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除了肌酐还有尿酸、尿素氮等相关毒素指标的升高最终会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可能有很多肾友这样认为:“肌酐100多是不是不会发生尿毒症,而进入5600才会有尿毒症的危险”?

实际上肌酐的高低主要反应了咱们血液内毒素水平的高低,而肌酐的升高又与整体肾功能的损伤情况直接相关,一般损伤越严重,滤过代谢能力越差,肌酐则会相应升高。而肌酐升高水平低是反应肾功能的损伤较轻,但同样有发展到尿毒症的风险。而肌酐水平持续增长时,通常肾功能损伤非常严重达到50%以上。

所以并不是说肌酐升高幅度小,就不会发生尿毒症,而是相对来说肾功能损伤轻可控制逆转力度大,一定程度可以稳定住不进展。

那么,肌酐不论是达到200多还是500多,肾友们都要重视对尿毒症的防治,而不能说放松治疗!

肾功能损伤后如何及时止损,抑制肌酐持续不断升高?

想要更有效降低肌酐,减轻毒素蓄积,显著降低尿毒症风险的就是要抓住这三点:

一、及时处理肾脏活动的病变

肾脏的损伤往大了说是肾功能的整体下降,从小了说就是一个个肾细胞相继损伤,再纤维化最终硬化发展的过程。虽然说受损的肾细胞不可再生,但并非所有都不可逆转,及时对受损较轻的部分加强血氧恢复改善完全可以扭转,恢复部分肾细胞,肾功能也可以稳定住而不持续下降。

肾脏的活动病变主要是病理损伤的变化,包括上皮细胞、足细胞、新月体等出现增生、坏死的情况。

及时处理肾脏细胞的这些损伤,需要稳定住肾脏内部免疫炎症反应,同时改善肾脏血液循环的情况,恢复局部受损肾细胞,这样实现剩余肾细胞以及恢复部分肾细胞的循环“利用”,就可以长久保持肾脏发挥作用,而不进入肾衰竭阶段。肌酐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升高,反而更加稳定。

二、避免肌酐升高的诱因

导致肌酐变化的原因中外在诱发因素也是重要一方面。而肾功能的损伤引起的肌酐升高往往是慢性发展,而诱发因素多为急性或随机性因素。

比如药物、缺水、高血压、贫血、血容量低、梗阻等这些情况都是急性及随机性损伤因素,多数可以预防。

但有些需要及时用药干预治疗,比如高血压、贫血、血容量低、梗阻等只要对因治疗,坚持服用降压药、纠正促红细胞生成素、提升血液携氧率,缓解受损的肾细胞硬化发展。

治疗过程中以中西药结合来控制,恢复效果比较好。

三、严格控制所有影响肾功能的要素

前面两点涉及到的是要及时控制住引发肌酐升高的主要的直接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接因素既影响肌酐同时也是影响肾功能稳定的直接因素。

尿蛋白症状贯穿于肾功能发展的始终,是影响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说肾功能损伤后由于滤过作用下降尿蛋白流失减少,但多数肾友肌酐升高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蛋白流失。依然是加速肾功能衰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所以肌酐升高后要稳定病情也要持续抑制蛋白流失,消除肾脏内的炎症反应。

还有一点是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的情况,会对肌酐造成直接影响。电解质方面主要是血钾、钙磷代谢异常的情况,会引起高血钾症、高血磷症、钙质流失。酸碱代谢是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这些症状的出现又很容易继发相关并发症,对病情造成严重威胁,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肌酐指标不断升高。所以在肌酐超过265后,进入到3期后期阶段一定要系统地来预防并发症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