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

2019年01月14日 63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慢性肾衰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较高,进入失代偿期后中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综合疗效和肾功能改善情况均不太理想,我院刁本恕主任医师集四十余年临床经验研制了中药“益气温阳除湿排毒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我们从2004年5月~2007年5月对32例加用该方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并与32例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者对比,现报道如下。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医肿瘤科谢利

临床资料 入组标准 ①纳入: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慢性肾衰诊断标准、辩证符合脾肾阳虚、湿毒内蕴的内科住院患者;同意参加本试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对本药过敏者者。入选病例按就诊顺序采用PEMS3.0统计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8~85岁(50.5±5岁);病程10年~28年(20±2.5年);肾功能2期10人,3期13人,4期9人;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0~82岁(平均51.5±4.5岁);病程18.5~30年(22.5±3年);肾功能2期11人,3期14人,4期7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低钾、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 对症处理:降血压、促红细胞生成素、利尿、纠正酸中毒、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由黄芪、生大黄、白茅根、牡蛎各30g,制附片10g组成,浓煎100ml,高位灌肠,保留30min,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症状进行分级量化积分;肾功能检测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安全性指标包括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显效:临床症状积分≥60%;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或血肌酐降低≥20%;有效: 临床症状积分≥30%;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或血肌酐降低≥10%;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或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或血肌酐增加。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包。疗效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治疗前后和组间BUN、SCr、UA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

治疗结果

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32例中显效10例,有效15例,稳定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8.13%;对照组32例中显效6例,有效11例,稳定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3.13%。经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 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肾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                

肾功能指标比较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BUN(mmol/L)

SCr (umol/L)

UA (umol/L )

17.3±4.8

456.7±56.9

534.9±67.9

16.9±4.9

443.5±60.4

531.8±64.2

12.6±4.7**△

294.4±60.5**△

435.6±60.3**△

15.4±5.4△

324.1±58.5 **△

467.1±62.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 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 05

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后肾功能各项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经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P<0 05)。

 治疗组中药灌肠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继发异常,未出现1例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者朱某某,男,54岁,“因恶心呕吐1年余,加重伴下肢水肿1周”于2006年7月21日入院,症见:恶心,时有呕吐,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夜尿频多,双肾区叩痛(+),舌质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而数,血压:164/105mmHg,实验室检查:肾功:血肌酐521umol/L,尿素氮36.80mmol/L,尿酸624 mmol/L电解质:血清钾:5.8 mmol/L,动脉血气:PH7.31,BE-4.5,血常规:血红蛋白57g/L,尿常规:蛋白++,中医诊断为关格(脾肾两虚、湿毒内盛),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西医予低钾、低磷、优质低蛋白饮食, 降血压、促红细胞生成素、利尿、纠酸、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中医予中药保留灌肠,每日1次,1月后水肿、乏力、恶心、呕吐诸症悉除,血压稳定于135/90mmhg肾功:血肌酐212.5Lmol/L,尿素氮8.30mmol/L,尿酸348 m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94g/L, 血钾、动脉血气正常。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慢性肾衰发生于各种原发或继发肾脏病晚期,进行性肾单位毁损而使肾脏的排泄功能、内环境稳定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肾衰时,肾脏清除尿素等毒性物质的能力大为减低,而胃肠道为肾外排毒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直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药物经门静脉进入体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1]中药保留灌肠,一是因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大多有湿毒内盛,胃气上逆,临床出现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存在食入即吐的实际困难,保留灌肠能避免上述现象; 二是因慢性肾衰患者阳气虚衰、湿毒内盛,本虚标实,大黄虽可除湿排毒但破气伤正,口服峻猛,虚体难支,因此可改变给药途径,三则中药直肠给药能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且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2]。本组应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仿腹透原理,通过弥散作用和超滤作用,将血液中分子物质清除掉。本方附片补火助阳、大黄能推陈出新,荡涤肠道瘀积,刺激肠道促进排便,共为君药;黄芪益气利水、白茅根利水消肿,两药协同附片、大黄益气利水为臣药;牡蛎收敛而质重,以充分吸附肠道毒素, 为佐药;牡蛎得大黄可助排毒降浊,大黄得牡蛎,可泻而不猛;诸药共用,扶正驱邪,有泻有收,排毒而不伤正,共收温阳益气、排毒降浊之效。

本实验采用中药灌肠协同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该病,其给药方法不同于中药内服方,独辟蹊径,尝试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寻找一种效佳、安全、简便、实用的中医外治方法。本组资料显示中药灌肠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53.13%,,等级资料秩和检验P<0 05,对肾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疗效确切,作用独特,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远期疗效及是否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