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梅雨时节雨纷纷,湿性重浊难去根

2020年07月27日 830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梅雨时节雨纷纷,湿性重浊难去根——湿邪为病
1.什么是湿邪?
湿邪分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气候潮湿或涉水雨淋,或居住环境潮湿,或久穿汗衣、感受风寒、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所致;内湿由过食肥甘细腻,油炸食品,经常喝酒,喜欢吃生冷,导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湿邪内生。而且脾虚的人容易遭受外湿入侵,外湿又常常困阻脾胃。所以外湿与内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人的代谢通过4方面,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通过大便小便出汗呼吸进行排泄,在排泄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了,形成了阴阳不平衡,进的多出的少,就形成湿重,这个湿,不是单纯的水,里面还有很多有机物和废物,这些废物积存在人体当中,产生一系列的症候,在大脑就头晕困,晚上睡不好,想睡睡不着,不想睡的时候反而困,就影响大脑,这都是湿的表现,在身体肌肉的表现,那就是全身酸懒,怕凉又怕热,怕凉身体觉得冷,是由于湿本身是寒的,阴邪,所以怕冷,由于湿重,体内的热排泄不出来,因此感觉手热脚热,浑身热,有时候还有点哄热,所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湿邪困脾,脾虚有寒,淤而发热形成的。

在表皮: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在肌肉: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在骨骼,俗称风湿: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再切。

2.湿邪的特性?致病特点?
1)湿性重浊: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身热不扬;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或下利脓血,甚至妇人带下粘稠臭等。
2)湿性粘滞: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湿病症状多粘腻不爽,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粘滞不爽,大便粘马桶等;第二反映在病程上,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比如风湿病、湿温病。
3)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粘滞,阻滞于脏腑经络,常常导致人体气机升降受阻,出现胸闷,腹胀,小便短涩,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损伤阳气,会有怕冷,关节冷痛等表现。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水,水往低处流,且其质重浊,故湿邪有向下趋势,易于伤及人体的阴位。经常会表现出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增多,小便混浊,腹泻,水肿,湿疹等表现。

3.我们老百姓如何分辨自己是否有湿邪?
比较方便的观察方法是早上起床简单三点就好:
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起床时总感觉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头很重,或者身上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全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
2)看大便:早上大便后观察一下,有没有粘马桶,冲不干净,或者大便不成形。
3)洗漱时看舌苔:健康的舌苔是舌质淡红而且有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薄的,均匀的,看起来很干净,不干不湿,舌体也不是很胖大。如果舌苔白厚或者黄腻,舌面看起来很湿,舌边有齿痕,舌体胖大,这可能是有湿气的表现。

4.自己在家如何保健?
1)泡脚
中医认为,湿邪越重,热水泡脚就越有必要,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的6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有条件可以弄点艾草煮水泡脚,对于脚凉的人有很多的好处。
2)运动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除湿气的方法,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到体外。越活动越觉得轻松,越呆着越不轻松,一活动以后它出汗,汗一出来就排湿了,湿一走身体就很舒服。
可以跑步、快走、太极拳、广场舞等等任何“会流汗”的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按摩或者自己在家做做艾灸
丰隆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二横指。
这个穴位能够帮助排湿,而且对头晕、头沉、头痛有很好的治疗左右。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天2次,每次5分钟,按压力度要有微微酸痛就好。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胫骨前缘一横指。
调理脾胃,驱赶内湿的好穴位。一天2次,每次5分钟。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脐连线中点(脐上4寸)。
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运化,适用于痰湿困脾的人群。位于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5分钟。
4)饮食
药食同源,常服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山药、茯苓、白术、薏米、砂仁、扁豆、赤小豆、冬瓜等,可以试试以下食疗方法:
薏米红豆粥:薏米、赤小豆、红枣、龙眼肉,有祛湿健脾的作用。
红枣茯苓粥:茯苓、薏米、红枣,用小米熬煮。
山药紫米粥:鲜山药、紫米、红枣,少量冰糖。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特别适合脾胃虚弱、体虚乏力者食用。
茶饮: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祛湿茶,可以选用,比如薏米茶、茯苓茶、荷叶茶等等。
尽量少吃的东西:
甜食、奶茶、生冷、寒凉性的水果少吃,辣椒、酒尽量少用,枸杞等滋阴的药少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