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如何预防大肠癌?

2014年03月10日 72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癌瘤之一,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大肠癌发病率都呈现上升趋势。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正以每年近5%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2%的国际水平。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1.   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   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   息肉: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   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可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

       基于现代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的研究,日渐明确结肠癌是由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由致癌物的作用结合细胞遗传背景,导致细胞遗传突变而逐渐发展为癌。由于结肠癌发病过程较长,有的具有明显的腺瘤癌前病变阶段,故结肠癌已成为研究肿瘤病因与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的理想模型。根据癌变过程的多阶段理论,结肠癌的发生经过启动(initiation)、促癌(promotion)和进展(progression)3个阶段。在形态上则表现为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浸润转移。如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癌变为模型,结肠癌的自然史可长达10~35年,这就为结肠癌的预防提供了极有利的机会。

如何预防大肠癌

       结肠癌是世界死因顺位中列第3位的肿瘤,尽管结肠癌的治疗手段有很大进展,但多年来晚期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并无多大改观。因此,结肠癌预防的意义愈显重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发现并去除腺瘤性息肉(癌前病变)或在亚临床期发现并治疗大肠癌就能够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或显著提高治愈率。2008年美国结直肠癌多学科工作组、美国癌症学会、美国放射学会(MSTF-ACS-ACR)对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进行了联合修订(GASTROENTEROLOGY 2008;134:1570–1595)。建议普通人群50岁开始有家族史的人群40岁(或比家族中最年轻患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10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如果你想预防或早期发现并治愈大肠癌,请你接受上述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