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糖友血糖波动大的原因及对策

2022年06月20日 8661人阅读

《糖尿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指出:任何引起血糖升高和降低的因素都会引起血糖波动。

1.用药和剂量都不合理  

有的糖友只关注空腹血糖而忽略餐后血糖。明明餐后血糖远远超标,通过生活方式控制不住,却不服用一些侧重降餐后血糖的药物,结果餐后血糖飙升失控,导致血糖上下波动过大。

还有打胰岛素的糖友,餐前短效胰岛素打的过多,从餐前8点几,9点几,到餐后血糖一下子反而降成了5点几、4点几,甚至低血糖。

对策:做好血糖自我监测,多与主治医生沟通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控糖方案,保证控糖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低血糖风险比较高的药物,比如格列苯脲、瑞格列奈等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按时服药,避免多服和漏服药物情况。

2.饮食不规律,管不住嘴  

进餐时食物摄入量过多,或摄入高升糖指数食物(如白米粥、烂面条等),经常在餐前餐后吃一些高热量的零食(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和高糖分水果,导致餐后血糖升得过高过快,自身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跟不上血糖上升的速度,导致血糖失控,波动过大。

饮食不规律。上一顿为应酬大吃大喝,下一顿怕血糖高又一点不吃。血糖好一点就放松解馋,血糖一高又“吓”得什么都不敢碰。结果血糖时高时低,上蹿下跳。

对策: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避免进餐过饱,少摄入、不摄入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即血糖生成指数GI在70以上)。主食定量,粗细搭配。注意就餐顺序(蔬菜→鱼、瘦肉、鸡蛋→主食),这样餐后血糖升高不会太快、太高。

3.运动不合理  

吃得不少,进餐后却坐着不动或躺沙发上“享受”,餐后运动过少或干脆不运动。食物转化来的过多血糖不能够被快速消耗、利用,推动餐后血糖飙升蹿高。

也有的糖友,餐后血糖明明不高,却经常自虐式过度运动。一运动就一两个小时,非得搞得大汗淋漓、身体“虚脱”才停止,结果导致血糖急剧下降,下一餐前血糖偏低甚至出现低血糖。

也有的糖友运动时间不合理,经常早上空腹运动锻炼。结果有时消耗过大造成低血糖,血糖反应升高又造成血糖飙升,时高时低,上蹿下跳。

对策:运动适度,持之以恒,让运动量跟根据平时用药、饮食与血糖情况相匹配。一般餐后三四十分钟开始运动,主动消耗进餐带来的餐后高血糖。运动强度要中等以上,微微气喘出汗,慢跑、快走、跳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与举哑铃、拉力器、蹲起、俯卧撑等抗阻运动相结合。

4.胰岛功能衰退、衰竭  

胰岛功能较差,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利用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2型糖尿病刚确诊时,一般胰岛功能只剩下正常的30-50%。如果任其发展,还会以每年3-5%的速度降低。

很多糖友在发病初期,觉得血糖相对好控制,是因为胰岛还有一定残余功能。但是如果不注意养护,随着病程进展,胰岛胞功能进一步衰退甚至衰竭,就会导致糖友自我血糖调节能力快速下降,血糖失控,时高时低,波动越来越大。

对策:做好上述的饮食运动控制,再有,要合理用药,比如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快速解除胰岛细胞高糖毒性;比如尽量选用对胰岛有一定保护作用或没有伤害的药物(例如DPP-4抑制剂类药物等)来控糖,尽量少用“鞭打病牛”的胰岛素促泌剂等。

5.熬夜失眠、不良情绪、不良习惯  

睡眠不足、失眠、熬夜等睡眠问题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导致血糖值相应升高。

情绪刺激也会引起体内激素变化,包括悲伤、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都会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还会增加升糖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值升高。

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是血糖大幅波动,胰岛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比如过量饮酒容易导致低血糖和随后血糖反跳性升高。

感冒发烧、女性生理期、天气变化等引起的应激状态,也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加大血糖波动。

对策:按时规律作息,保证良好睡眠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平和愉悦心态,不为琐事计较。适应季节变化增减衣服,减少感冒等。

  •  温馨提示:除了血糖控制水平和波动状况,糖友血压、血脂、体重是否超标,营养状况如何等,也是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注我们,有医生、健管师在线指导,您的健康无顾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