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警惕“进餐后期低血糖”

2023年08月15日 23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叶女士近2个月来经常在快到午餐的时候,出现心慌、手抖、乏力、冒冷汗等不适,吃颗糖或马上吃饭,这些症状就缓解了。有一次,她测量了午餐前的血糖,只有3.0mmol/L。
    后经医院一系列相关检查,发现这些症状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叶女士非常困惑:“糖尿病不是血糖升高吗我为什么出现低血糖”  这种情况称为“进餐后期低血糖症”,是反应性低血糖症的一种,常表现为餐后两小时内血糖偏高,餐后3~5小时发生低血糖,多见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引起进餐后的晚发性低血糖。


    这类糖尿病人特别不耐饿,如果不能及时吃饭,人就受不了。 

    而低血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当血糖下降至2.8~3.0mmol/L时,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悸、紧张、颤抖、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软弱无力等。
    血糖下降至2.5~2.8mmol/L时,初期可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语言迟钝、头晕、嗜睡、步态不稳,可有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躁动不安、强直性惊厥等,乃至昏迷

    

    如果低血糖持续不能纠正,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为减少这种进餐后期低血糖症的发生,可调整一下进餐的顺序。 

    

    先吃蔬菜蔬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防止后面摄入的营养素被快速吸收,延缓血糖的升高。


     吃蛋白质类食物如豆制品、蛋、海产品、肉类等。蛋白质在体内消化吸收后的氨基酸也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可以使胰岛素早相分泌增多,使餐后1~2小时血糖下降,并减少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最后吃米饭、面食等主食把白米饭换成五谷杂粮或糙米饭,更可以延缓血糖的吸收,降低餐后1~2小时血糖,减少下一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应改变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减轻体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以缓解这种2型糖尿病人在疾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