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结膜肿瘤

2017年11月16日 1500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结膜色素痣
一、定义
结膜色素痣(conjunctival nevus)是在结膜任何一部位由色素细胞聚集所形成的棕黑色斑,称结膜色素痣,为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病变。


二、病因
为先天性的良性瘤,来源于神经外胚层。
【病理】  痣细胞小,核浓染,胞质少,含色素或多或少。增生的痣细胞,特别在浅表的上皮下组织中,痣细胞大,有时可见核仁。儿童的交界痣细胞往往增生活跃,有时可见核分裂相,但极少恶变。上皮下的痣细胞呈梭形,细胞较小,染色深。复合痣的痣细胞与上皮相连,紧靠上皮的痣细胞比深部的细胞大而丰满,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淡。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在结膜任一部位发现有深褐色或黑色的色素聚集,扁平或稍高起,形状不规则而境界清楚的斑块,无血管通过。


(二)鉴别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生长迅速,基底不平,富有新生血管,容易出血,其周围组织有炎性反应。


四、治疗 
一般不需治疗,如手术则必须彻底。用手术刀切除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以免复发和恶变。如疑有恶变倾向时,应尽早行大范围手术。


结膜血管瘤
一、定义
结膜血管瘤(conjunctival angioma)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可发生于结膜的任何部位,任何年龄。


二、病因
多为先天性,少数为婴幼儿时期逐渐形成。分海绵状和毛细血管性两种。
【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由大小不一、扩张充血的血管组成,血管壁为内皮细胞所围绕,血管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间隔,管腔内可发生血栓,有压缩性,随结膜一起移动。
毛细血管瘤由丛状增生的毛细血管组成,管腔一股为圆形,管腔内皮细胞不增生,无明显界限。


三、诊断
毛细血管瘤常见,局部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斑块或扁平隆起,有时表面粗糙,呈草莓状,境界清楚,范围可大可小。海绵状者少见,呈青紫色局限隆起,质松,有波动性和可缩性,俯首或咳嗽时肿瘤变大,入眶者可见眼球突出。


四、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毛细血管瘤可用x线、32p或90Sr照射。面积小者可行电凝、冷凝或激光治疗(表浅者),使其萎缩、而海绵状血管瘤可手术切除,也可局部注射硬化剂使其萎缩。
【预后】  治疗不易彻底,故很容易复发。


结膜囊肿
一、定义
结膜囊肿(cyst of conjunctiva)是指发生在结膜任何部位且具有囊性感的肿物。


二、病因
1.先天性  位于角膜缘部,常伴小眼球,囊肿较大。
2.外伤性  多为上皮植入粘膜下,发生增生,中央变性呈空腔,腔中有透明液体,附近有炎症现象。
3.寄生虫性  少见。
4.上皮性
(1)腺潴留性:慢性炎症时,腺中粘液分泌物聚集形成。
(2)上皮长入性:常伴慢性炎症。
(3)囊膜皱襞对合而成,少见,可移动。
(4)淋巴囊肿:多发于球结膜。


【病理】  囊肿位于结膜上皮下,囊腔大小不一,囊壁由上皮细胞构成,层次依形成原因而异。表层上皮多呈柱状或立方形,囊腔内有细胞分泌物,囊壁偶见淋巴细胞浸润。


三、诊断
1.有慢性炎症。
2.结膜局部有囊性肿物。
3.有外伤或手术史。
4.病检结果支持。


四、治疗
1.手术切除。
2.药物腐蚀:如注入5%碘酊或3%三氯醋酸液,随后用针吸出,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浆细胞瘤
一、定义
浆细胞瘤(plasmoma)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大量浆细胞聚集而成。


二、病因
慢性炎症如沙眼,多发生于上睑及穹窿部结膜。
【病理】  瘤组织由聚集成堆的浆细胞组成。常有玻璃样变和淀粉样变存在。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病变常发生在上、下睑结膜及穹窿部结膜。
2.病变呈蜡黄色隆起,无血管,形状为不规则的肿块,侵及睑板,组织脆弱,易出血,易破碎。
3.有重症沙眼史。


(二)鉴别诊断
结膜肉芽肿:由溃疡、破溃的睑板腺囊肿,结膜囊内异物长期刺激所致,为红色、质脆的组织,有蒂,大小不等,易出血。


四、治疗
手术切除,范围大者行粘膜移植或羊膜修补,可试行深度x线照射。
【预后】  切除不易彻底,故易复发。


皮样脂肪瘤
一、定义
皮样脂肪瘤(dermoid lipoma)是一种良性肿瘤,以脂肪组织为主要内容。


二、病因 
是一种先天性病变。
【病理】  肿瘤由皮肤样结缔组织构成,含有汗腺、毛发、皮脂腺或脂肪,被覆有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有角化。


三、诊断
1.在外眦部或下直肌间结膜下可见灰黄或粉红色扁平隆起之肿块,表面似皮肤。如表面有毛发生长,患者可有眼刺激症状。
2.用刀片切开后为脂肪组织,与眶脂肪相连。


四、治疗

肿块可行手术切除。肿瘤若侵犯角膜时,可做浅板层切除术;若侵及穹窿部及外眦,瘤组织可能深入眶内或波及眼外肌,手术时要避免损伤泪腺和眼外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