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2020年03月27日 881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有一部分会缓慢进展至肝癌。中医的治疗措施主要分为对因治疗,对证治疗,肝硬化逆转。

在我国,大部分的肝硬化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下面提供的方剂仅供参考,不要自行服用,以免出现意外。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需要抗病毒治疗,中医一般认为是湿热毒邪所致,日久导致肝、脾、肾虚损,痰瘀互结证,从而导致肝硬化。治疗上以清热解毒、扶正祛瘀为治疗思路。如刘渡舟的柴胡解毒汤、柴胡活络汤。

酒精性肝硬化,需要戒酒。中医认为酒精为辛热之物,久服导致肝郁脾虚、肝肾阴虚、郁滞肝络。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解郁健脾,柔肝软坚为思路。如柴芍六君子,青蒿鳖甲汤等为常用方剂。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需要解除胆管或肝内胆管内堵塞,可才有手术的方法。这种情况中医认为是其病机是肝胆失于舒泄,胆汁内蕴所致。治疗上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为主要方法。方剂如张春兰的赤黄退胆方。

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多数是因为心脏、肺的疾病导致下腔静脉压增高,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肝脏长期充血,肝细胞缺氧导致肝脏损伤,日久形成肝硬化。这种肝硬化,多数初起时肝脏本身没有疾病,属于继发于其他脏器的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其他脏器疾病。同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消化道淤血、溃疡,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因此,治疗上需要谨慎使用破血化瘀药物。一般通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办法,缓慢改善肝脏的淤血状态,逆转肝硬化的情况。如使用扶正祛瘀胶囊,缓慢改善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减轻肝脏损伤方面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暂未发现完全治愈案例。急性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减轻免疫反应对肝脏的攻击;缓解期以养阴柔肝、软坚散结为主,减少急性发作、软化肝脏。如桑希生的牡蛎汤等。

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查找治病毒物或药物,停止接触和服用。营养不良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营养的营养缺乏引起的单纯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含胱氨酸的蛋白质、胆碱,B族维生素等。对症补充营养物质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血吸虫病性肝硬化,需要使用药物杀虫。隐源性肝硬化,病因不明确。最后面的这四种肝硬化,症状多变,病机各不相同,治疗上以辩证为主,也就是对症治疗。

肝硬化形成后,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症状,如肝区不适,纳差,腹胀,乏力,肝脾肿大等;肝脏失代偿期,肝脏缩小、质硬临床症状加重,肝脏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腹水形成,浮肿,消化道出血,贫血,肝昏迷,黄疸等。根据临床症状,中医进行辩证论治。

常见辨证分型:气郁湿阻、寒湿困脾、湿热内蕴、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辩证论治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

气郁湿阻,腹大腹胀为主,舌苔厚腻。治疗疏肝理气,祛湿消满,方选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加减。

寒湿困脾,腹大胀满,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温中散寒,化湿利水为治疗方法,用实脾饮加减。

湿热内蕴,腹大坚满,烦热口苦,或面目发黄,大便干燥或粘腻,舌苔黄腻。用茵陈蒿汤合中满分消丸加减以清热利湿,利水退黄。

肝脾血瘀,面色黧黑,腹胀腹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调营汤活血化瘀。

脾肾阳虚,除了有寒湿困脾的症状外,还有纳呆、大便稀溏、腰膝酸软、尿少水肿,畏寒怕冷明显的表现。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脾肾双补,温阳利水。

肝肾阴虚,腹大坚满,四肢瘦小,口干口苦,面热掌红,时有低热,牙齿及鼻中易出血,眠差多梦,心烦易怒,小便色黄量少,大便时常干结。需用一贯煎滋补肝肾,同时需要兼顾血瘀症状,合用膈下逐瘀汤。

类似于皮肤受损后的修复一样,肝脏受损以后也进行的是瘢痕修复,主要的表现就是肝纤维化,这一过程持续发展,肝脏就成为一个大的瘢痕疙瘩,发展为肝硬化。目前的中西医治疗手段基本上都是在通过祛除病因,达到抑制肝硬化进展或癌变的目的。针对肝硬化的逆转研究成果很少,中医用的扶正祛瘀胶囊,临床观察有逆转肝硬化的趋势,目前仍有研究当中。

如果肝细胞的损伤停止,随之瘢痕修复、纤维化过程也会停止。逆转肝硬化,那就需要减轻纤维化,使不正常的肝组织逐渐恢复正常,这一个过程类似于皮肤瘢痕的修复过程。参照皮肤瘢痕的治疗过程来看,使用中药治疗,效果很慢,不能完全治愈。也就是说使用中药逆转肝硬化见效会很慢,也达不到治愈的效果。治疗思路,以消肿生肌,化瘀祛痰为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生肌化瘀有抗凝抗氧化防止纤维组织过度生长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瘢痕组织的修复。这种起作用的机制考虑还是发挥了人体自身的修复作用,中药只是起了一个辅助和增强的作用。针对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行。

                                    深圳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肿瘤科 卢言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