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肛肠病系列知识及问答之--功能性便秘

2018年07月29日 5231人阅读

功能性便秘

是指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例如,外出旅行的人,由于生活规律、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劳累等因素的影响,多会出现便秘,这种便秘则属于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 引的病人,除肠道易激综合征外,均可通过生活规律化,合理饮食、调畅情志、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以及去除其他病因等手段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而患有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病人,其发生的便秘虽属功能性便秘,但必须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十堰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闵春明

病理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心理因素、先天性异常、炎症刺激、滥用泻药及长期有意识抑制排便,或与支配肛门内外括约肌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一)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得食物中所含机械或化学的刺激不足(如蔬菜中的纤维素)或因摄食量过少,尤其是缺少遗留大量残渣的食物。使肠道所受刺激不足,反射性蠕动减弱造成便秘。

  (二)在结肠的总蠕动后,粪块进人直肠,从而引起排便反射。但当便意经常被忽视,排便场合和排便姿势不适当,以及经常服用强泻剂或洗肠等,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以致虽有粪块进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故无排便反射产生,结果造成便秘。

  (三)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高级中枢对副交感神经抑制加强,使分布在肠壁的胸腰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因而产生便秘。

  (四)不良的生活习惯,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状态等,亦可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或痉挛性收缩,因而造成便秘。

发病机制

  排便生理过程任一环节出现故障均可引起便秘。此外,粪便的容积和稠度、直肠顺应性、内外括约肌功能、耻骨直肠肌与肛直肠角、直肠感觉等均可影响排便过程。

功能性便秘的防治

  为防止功能性便秘发生要注意以下几点[1]:

  (1)要注意饮食调整,忌食厚味辛辣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患者便秘持续时间较长,大便呈粗条状,不带有粘液,便意不强烈,又无腹痛,称弛张性便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及蔬菜。如果便秘间断发生,多在精神紧张时加重,饭后常出现左下腹疼痛或大肠部位压痛,大便呈球状,带有粘液,虽有便意但难以便出,称痉挛性便秘,则应以吃软食为主。

  (2)预防津液耗伤。平时应多饮水,尤在夏季应注意补充体内水份分,有严重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患者,饮水量应按医生指导进行。

  (3)心律失常病人应劳逸结合,注意避免忧思过度,多做适合自己的户外运动,这样可以增加肠蠕动。还可以按摩腹部,被动增加肠蠕动,以防止便秘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应养成晨起定时大便的习惯。晨起没有便意也要多蹲一会儿,坚持日久,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调养

  临床经验表明,防治慢性功能性便秘(包括其他便秘),除了应保持精神愉快、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外,采用如下综合性的防治办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每日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清晨可饮一杯温开水(250ml左右)或淡盐开水 ,既能软化粪便 ,又可预防便秘。每日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日本一项专门研究表明;每日饮水700~1000ml,排便效果较好。有报道 ,早晨饮用冷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而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可根据季节适当调节水温度)。

  2、摄入足量的纤维素: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 ,能助肠蠕动而推动粪便,其过程有利于产生便意和排便反射,研究表明,维持正常人排便的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克 ,能达到此数量纤维的摄入,排便次数、一次排便量及总排便量均增加。所以,多食水果、蔬菜或笋类、麦片、麸皮等多纤维食物等均能促进排便。

  3、培养定时的排便习惯:可制定按时排便表,尽可能调整在每日早餐后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时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有时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每日定时去厕所蹲10~15分钟,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一旦有便意时就应入厕排便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克制和忍耐。

  4、每日坚持一定运动量:运动可促进肠供血及肠蠕动,有利于排便。运动量、次数可根据自身体力等情况而定。可每日做健身操、太极拳、步行等,运动量不需太大,但贵在坚持。如能有意识做增强腹部肌肉和骨盆肌肉张力的锻炼更好,尤其是腹肌锻炼,做时还可用排便动作锻炼提肛的收缩。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便秘,可自己做床上运动,如仰卧起坐、平卧抬腿及抬高臀部等。

  5、物理按摩法有助排便:为促进肠蠕动 ,可进行腹部及背部热敷、热水浸浴、腹部按摩、直肠粘膜按摩、穴位按压等。腹部按摩其方法是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缓慢按摩;直肠粘膜按摩是用手指或专用器具刺激肛门括约肌,轻轻按摩直肠粘膜,以刺激并诱发排便反应。有报道 ,有便秘者经直肠粘膜按摩后 ,如厕30分钟后能自行解出大便;穴位按压是通过刺激穴位使与脏腑相关的便秘症得到消除,如可常按压迎香穴(鼻翼两旁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处)及耳穴贴压等。据报道,相关穴位按压对经常性便秘和术后排气、排便有较好疗效。

  6、还可酌情适量服用缓泻剂、软化大便制剂以及食疗方法等来协助通便。

  7、掏便及灌肠剂应用:如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肛门处,一般仅需用手指将大便掏出,立即可解除痛苦 ,但动作一定要轻缓,因物理刺激易引起出血,还可能诱发痔疮。灌肠药要熟悉药物的作用,灌肠溶液可用2%肥皂水、甘油等,顽固性便秘可选双氧水20ml、甘油或橄榄油40ml、2%肥皂水60ml(即1: 2: 3比例)混合作灌肠液。灌肠后双氧水反应放出气泡,有利于进行粘液与粪块间,甘油可起良好的滑润作用 ,促进顺利排便。此类方法一般在医院内使用。

儿童功能性便秘

  儿童功能性便秘大多发生在1-5岁的婴幼儿。 多数患儿曾有过正常排便习惯,常常因为进幼儿园、搬家等环境因素改变、饮食习惯改变或父母不和等精神压抑而诱发。肛门直肠测压检查,这类儿童的肛管静息压往往比无便秘的正常儿童高,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能放松,甚至反而紧张,有的还存在直肠感觉功能的障碍,结肠造影检查无特征性改变。

  血清生化检查可以发现胰多太水平升高,肠蠕动素水平下降等。

老人功能性便秘的饮食调理

  针对老人功能性便秘,要怎样进行饮食调理。

  首先,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不可过于精细,主食要多样化,粗细粮搭配,不要忽视豆制品的摄入,冬天不忘红小豆,夏天不忘绿小豆,每天吃一顿麦片粥,经常吃全麦面包;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每天保证1斤蔬菜,其中芹菜、元葱、韭菜、木耳、海带、蘑菇等应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白天保证2两至4两的水果,香蕉、苹果最相宜。牙口不好的老年人,要吃带馅的食物,如包子、蒸饺、水饺等,或把蔬菜切成菜末做熟,水果制成果泥(用豆浆机或食物料理机搅碎成泥)。每天1~2盒酸奶。

什么是暂时性功能性便秘

  暂时性功能性便秘多由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一时性的情绪抑郁、进食过少等因素所致,这种便秘除腹胀外,一般不会有其他痛苦。若消除病因,并能习惯之后,便秘可自行痊愈。症候性便秘属于器质性便秘,由疾病引起,发病突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如急性肠梗阻、肠绞窄等引起的便秘。这种情况应迅速查明病因,及时处理。

功能性便秘的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治疗便秘的药物很多,究竟该使用哪些药物,应该科学地进行选择,目前改善便秘的药物包括下述几类:

  (1)容积性泻药:口服不被肠道吸收,利用这些药物保留在肠道的时间,随食物和饮水进入肠道的水分作用,使这些水分不被或少被吸收(一般情况下,喝下去的谁经肠道吸收,被人体正常代谢利用或通过尿液排出)这些水又会与固体的粪便成分混合,使大便变稀,容积增加,推动肠道运动从而助于粪便排出。主要有琼脂、甲基纤维素、葡甘聚糖和聚乙二醇-400,这类药物对粪质干结和羊粪状粪便的便秘患者有效,多饮水。

  (2)高渗性泻药:主要有硫酸镁、山梨醇、甘露醇、乳果糖,副作用是减少血容量。

  (3)刺激性泻药:通过刺激肠蠕动和紧张性收缩达到通便的目的,分中药和西药,中药有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西药有酚酞和双醋酚丁,长期使用该类通便药后,患者的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鉴于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发生之间是否有关尚需要证实,故应该提高对结肠癌发生的警惕性。另外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对药物的依赖性,一旦不用就会使便秘复发或加重。

  (4)润滑性泻药:多是一些油类化合物,如甘油、石蜡油、蓖麻油等,油类药覆盖于肠粘膜表面产生润滑作用,刺激肠道并有利于粪便排出,一些混合剂如开塞露,经肛门直接注入直肠,使局部润滑病刺激直肠感受器产生排便。

  (5)胃肠动力促进剂:主要有作用于胃和对全胃肠道的两类,通过促进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的释放,加强胃肠道推进动力而具有改善便秘的作用。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对于长期静坐工作而发生便秘患者较适用,并且助于缓解便秘伴随腹胀,嗳气等现象。

  (6)适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替加色罗。

  (7)肠道微生物制剂:这类药物为正常肠道存在的一些有益细菌,这些细菌能够改善肠道的酸度和代谢所需要的微环境,促进肠道蠕动,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8)拟胆碱能药物:为传统的刺激肠蠕动的药物,主要为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刺激肠壁的胆碱能神经达到促进肠蠕动的通便作用,有新斯的明、吡斯的明,由于存在腹痛,肌肉紧张,恶心呕吐副作用,目前一般已不作为通便药物使用。

  2,非药物治疗 便秘一定要药物吗?并非如此,特别是间歇性便秘或初期便秘患者,不一定非用药物治疗,适当的体育运动,特别是清晨的慢跑运动,有助于加速肠道的蠕动,刺激直肠产生排便反射,只要长期坚持,部分患者能从此不再服药而保持正常的排便规律,此外,保持一种适当多饮水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维持正常排便规律的方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