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神经外科专家沈建康教授提醒: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千万要当心垂体瘤

2021年08月11日 8344人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出现视线模糊、视野缩小、立体感丧失等情况时,那么就应该高度警惕了,这些问题可能不是由眼科疾病引起的,而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垂体瘤在作祟。

  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调控中枢。

  垂体腺瘤是一组起源于腺垂体的肿瘤,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10%-20%,多为良性,可表现为垂体瘤压迫产生的相应症状(如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以及激素分泌过多或分泌不足症状(如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月经不调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沈建康教授表示,垂体上方与视神经、视交叉相邻。视神经在到达大脑皮层前,有一个交叉,被称为“视交叉”,脑垂体就生长在这个交叉部位的下方。正常情况下,垂体与视神经交叉没有接触,但是一旦垂体发生肿瘤病变,缓慢变大的“石头”就可能压迫损伤视神经,导致视神经传递信息受到干扰,最终表现为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沈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垂体瘤向上方生长压迫影响视神经和视交叉结构后,患者可出现视野缺损和视力减退(下降),两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垂体瘤所造成的视野缺损,其特点常表现为双颞侧视野缺损。颞侧,就是靠近太阳穴的地方。患者常主诉眼睛就如同戴了望远镜,只能看到正前方,外侧像被窗帘遮挡一般,“没了余光”。

▲ 患者反复进行眼科检查,可能始终找不到“元凶”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像白内障和近视等眼科疾病也会导致视野的缺失以及视线模糊,但有一部分患者反复进行眼科检查,却始终未能找到“元凶”,直到病情加重,做脑部检查时,才确诊病因是垂体瘤。

  沈教授特别指出,虽然大部分垂体瘤为良性肿瘤,但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着肿瘤进一步生长,压迫症状进一步加重,最终可导致患者视神经萎缩而失明。而当肿瘤向后方生长时,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等,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手术切除肿瘤 “保卫”患者残存视力

  年逾六旬的林女士(化名)5年前因视力模糊到当地医院就医,结合影像学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垂体瘤”,并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其后,林女士的视力没有明显改善,视力减退渐进加重。一年前,患者右眼渐渐失明,左眼出现视野缺损。近期,患者头痛频发、左眼视力下降明显。在亲友推荐下,林女士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 患者垂体瘤体积较大

  经入院查体,患者林女士右眼失明无光感,对光反射消失;左眼视力低下,外象限偏盲。磁共振检查资料显示,患者鞍内及鞍上可见类圆形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2mm×26mm×26mm,体积较大,边界清楚,中度强化,考虑垂体腺瘤。

▲沈建康教授为患者手术

  针对患者病情,医院神经外科6A病区沈健康团队开展了严谨的术前评估。沈建康教授指出,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资料,患者手术指征明确,可行手术治疗为受压视神经减压,尽可能保存左眼残存视力。但肿瘤体积较大,位于鞍内、鞍上,占位效应明显且临近重要血管,二次手术难度较大。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沈建康教授为患者林女士进行了手术,切除鞍上及部分鞍内肿瘤。术后,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

  沈教授提醒,如果垂体瘤对视神经压迫的时间比较短,通过及时手术切除肿瘤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患者视力大多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如果压迫时间过长,可致视神经萎缩,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永久失明。因此,一旦出现视野缺损、视力减退等症状而眼科检查未能明确病因时,应考虑垂体瘤的可能性,并及早到有能力治疗的医院诊断治疗。垂体瘤手术患者也应遵照医嘱坚持定期复查,以免垂体瘤复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