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2018年10月29日 918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些年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越来越普及,每天都会有患者问孩子是否也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孩子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没有那么可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成虹

中国有超过半数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成年人中筛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感染者未来发生胃癌风险、治愈或预防消化性溃疡病、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等,很多患者谈癌色变,其实只有不到1%的感染者可能会发生胃的恶性肿瘤,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并没有那么可怕。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在发展中国家,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在儿童期获得的,也就是说对于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年人,其中多数都是在儿童期就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我国目前儿童青少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而我国的共识中不建议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儿童感染者发生严重疾病的几率很低(如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在中国的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疗指南中,只有消化性溃疡病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两种疾病是被强烈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指征,而这两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成年感染者,儿童感染者发生这些严重疾病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2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率可能较高。成年人如果真正根除了幽门螺杆菌,其再感染率是很低的,一般多在2-4%左右;而儿童由于是易感人群,其幽门螺杆菌被根除后的再感染率可能会明显高于成年人的再感染率。

3儿童感染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其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大约在10%左右。

4儿童服药依从性差,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及继发细菌产生耐药性。

5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有限,且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一些可以用于成人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抗生素常不宜用于儿童,如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使得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由于药物选择的限制而非常困难。儿童由于各器官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也容易对各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需要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更容易导致儿童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6有研究显示,儿童期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可能降低人体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如过敏性哮喘)。现代社会,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其原因被认为可能与“卫生假说”有关,即随着社会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等的感染风险降低,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得到刺激和锻炼,从而导致了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中国有句古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可能并非没有道理。

如何降低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增加其自发清除率?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家庭中共同居住的成年人或者儿童之间的相互传染获得,应注意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成人对儿童的“口-口”喂食等。

2提倡分餐。在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儿童可以使用单独的餐具。

3家庭成员之间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4座便器经常消毒,减少“粪-口”途径传播。

5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增强体制,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6功能性发酵乳。已有研究显示,一些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如双岐菌、嗜酸乳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应用益生菌制作的发酵乳被称为“功能性发酵乳”。有研究显示,长期进食含有这些益生菌的功能性发酵乳可以使部分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获得清除。

何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对于已经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如果没有必须治疗的指征,可以考虑在14-18岁以后再进行相关检测,届时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仍然存在,可以考虑接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