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婴儿免疫篇

2018年07月14日 711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黄志鹏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包括从初次产检的筛查到婴儿乙型肝炎免疫接种效果的评价,共10 个连续的环节。

(六)婴儿免疫

(1) 出生12 h内,在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100 IU;

(2)同时在另一侧大腿前部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在婴儿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注射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 ; 

(3) 若婴儿第2针乙型肝炎疫苗延迟时间在3个月以内,则尽快补打第2 针,第3针仍在6月龄时注射; 若超过3个月,应尽快接种第2针疫苗,至少间隔2 个月后可接种第3; (4) 低体质量儿(2000 g) 或早产儿的免疫接种: 低体质量儿(2000 g) 或早产儿于出生12 h内接种HBIG 100 IU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并于127月龄各注射1针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 如母亲HBs Ag不详,则按母亲HBs Ag阳性处理,即于出生12 h内接种HBIG 100 IU +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同时尽快检测母亲HBsAg,如母亲HBs Ag阳性,婴儿于127月龄各注射1针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 如母亲HBsAg阴性,出院时或1月龄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并在27月龄各注射1针乙型肝炎疫苗10μg/0.5 ml。注意在完成3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HBs Ag和抗-HBs,了解免疫应答和HBV母婴阻断情况。

0